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及对策研究

陈媛

潮州市潮安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摘要:当前林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林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关注。松材线虫病作为危害严重的病害,需要从提升人们的防治意识入手,多措并举切断传播途径,并加强生态管理、林区管理,实时监管,以实现松材线虫病的科学防范与综合整治。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对策研究

1松材线虫病概述

松材线虫病以其侵害主体松材线虫而得名。松材线虫雌性成虫长960~ 1310μm,雄性成虫长度略短。松材线虫口针细长,中食道球为椭圆形,尾部则是亚圆锥形。松材线虫的整个生长期分虫卵期、幼虫期、成虫期,不同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危害程度也不同。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引起,主要传播媒介为松墨天牛。松墨天牛又叫松褐天牛,其携带病菌,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将病原体遗留在松树上,使得松树内部输送水分的导管被阻塞,无法正常供应水分营养,松树其他部位生长受限,而松树松脂也无法通过导管正常排放,从而抑制松树的生长。

2 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在自然界中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松墨天牛昆虫,通过其繁殖和活动,携带幼虫传播。松墨天牛在受感染的松树上产卵,而在被感染并死亡的松树中仍然存在大量的松材线虫。当出现甲虫幼虫时,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幼虫将穿过甲虫幼虫。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引导下,它吸附到甲虫体内。在夏季,将松材线虫传播到健康松树上。人为传播方法主要通过受感染的松木及在相关产品运输过程中传播病虫害。松材线虫致病机理还没有准确结论。根据学术界研究结果,其治疗机理主要包括 3 个主流观点: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引起疾病,纤维素酶破坏松树细胞,阻止树脂的正常流动及水的传播。在酶的作用下,会导致松树枯萎。但是在相关验证实验中,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尚未用于有效提取和实验,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掏空理论是指在松树被感染后,松材线虫生理活性分泌导致松树植物中的单萜和其他成分含量增加,这些成分将进入松树管壁,导致气管形成空腔,无法输送水分,导致松树缺水,然后死亡。然而,在相关研究中,单萜类和其他成分的增加与松材线虫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解释,也缺乏说服力。甲毒素理论:相关研究发现,松树会产生有毒元素,并导致松树死亡。毒素的来源尚未明确。更为普遍的观点是,毒素在感染后由松树分泌并由细菌产生。根据相关实验,被感染的松树提取物有毒,会导致健康的松树枯萎。松树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代谢过程异常,并分泌毒素,导致植物死亡。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松材线虫携带芽孢杆菌属,其可产生有毒物质并引起松材线虫病。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松林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被感染的松树,以防病虫害进一步传播。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种植人员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对松材线虫病有正确的认识,掌握松材线虫特殊发病特点,并能在日常管理中对松林进行详细检查。及时发现病虫害迹象并进行科学处置。对于患病的松树,根据其实际发生率,可以进行完全砍伐或选择性砍伐。在疫情较轻的地区,可结合松林实际情况砍伐患病松树。需严格监控松树状态,以便及时处理染病松树,确保松树林安全。

3松材线虫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3.1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各地政府对松材线虫病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虫害的变化而明显提升,部分地区在任务填报过程中存在填写不够细致、报送不够及时、指标落实不具体等问题,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疫情防治中存在组织领导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疫情除治不力等问题,基层森防部门充当防治作业实施主体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

3.2任务的制定与考核缺乏规范

目前,松材线虫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度防治任务的指标制定与考核尚未出台规范文件,指标的制定主要采取各地自拟的方式,不同地区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影响了任务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3任务完成过程重量不重质

防治任务的下达是为了进一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起到控制并消减疫情发生和扩散的目的,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盲目防治。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和防治力度很大,而疫情扩散并未减缓,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有所下降但成灾面积仍在增多,仅提高防治面积而不提高防治质量对松材线虫病防治收效甚微,除治质量监管环节仍需加强。

4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

4.1全面监测

相关部门应全面做好每年松材线虫病的春普和秋普工作,查清各地区枯死松树的范围、面积及枯死数量,为年度防治方案的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

4.2药剂防治

目前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以药剂防治效果最佳。药剂防治主要有防治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和打孔注药两种方式。松墨天牛的防治主要采用悬挂诱捕器和喷洒药剂两种,如喷施噻虫啉、阿维菌素粉剂药物进行飞防或者地面喷雾。给感病松树打孔注药可以有效降低松树的感染率,是当前预防松材线虫病最有效的方式。通常每两年打一次药(甲维盐),能起到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效果。

4.3疫木除治

集中清理疫木是控制疫情蔓延、降低媒介昆虫基数的一种重要方式。枯死松树进行采伐后要集中清运,散落树干、枝条、枝桠清理干净,防止枯死树遗落或人为流失。对于无法运下山的树木要集中焚烧或者罩网。伐桩处理要进行规范操作,一般伐桩高度不能超过5厘米。处理后的伐桩要进行网罩处理或者用塑料薄膜压实覆盖后再用磷化铝进行熏蒸。

4.4健全机构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主体在基层,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地区防治机构的专业人员短缺严重,要同时进行疫木检疫和除治工作,人员配置更是不足。同时基层机构的人员结构不太合理,部分操作员的操作技能不高,不能完全掌握松材线虫检测技术。

4.5加强宣传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性在很多地方宣传还不到位,导致老百姓对其认识不足,常常出现偷砍、偷存、偷卖疫木的现象。很多老百姓在自家房前屋后出现枯死树时,会有因为经济补偿问题而阻止除治疫木的情况发生。

5松材线虫病防治的对策建议

5.1推动重视,切实落实责任

重点结合《森林法》宣传贯彻与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书的签订,建立健全防治工作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领导,把防治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确保责任逐级落实,压力层层传导,保质保量完成各项防治任务。

5.2建章立制,出台规范文件

加强年度防治任务工作制度建设,出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年度防治任务的下达与考核办法,明确任务的下达、落实、实施、信息报送与考核等流程,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动年度防治任务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轨道。

5.3严格考核,严肃责任追究

每年由国家林草局组织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通报,对防治任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及时掌握具体情况。严格责任追究,对工作推进不力、推诿扯皮、进度迟缓的地区予以约谈或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6结语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的病虫害,对暴发区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为确保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这就要求基层林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提高防治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当地生态平衡及林业生产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史珍,张江艳.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农家参谋,2021,(22):153-154.

[2]刘清,王安静,马爱丽. 松材线虫病普查监测技术及治理对策[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9):188-189.

[3]理永霞,陈友吾,王璇,刘振凯,朱汤军,张星耀.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1,43(09):14-18.

[4]田世光,刘晓.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控技术、存在的问题与防控对策[J]. 温带林业研究,2021,4(0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