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运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运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及满意度分析

夏淑艳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 探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运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并对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3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使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调查并汇总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4.61;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基本一致,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效果更好,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通过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联合常规护理有助于提高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在降低血压方面效果突出,值得应用。

关键词: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重症高血压;护理价值;满意度分析

社会压力增加、暴饮暴食、作息不规律等问题使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与日俱增,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与其他疾病不同,高血压尚没有根治方法,仅能通过控制饮食、生活习惯以及规律用药进行控制,而长期服药容易给患者器脏增加负担,影响整体治疗。高血压患者在站立时的血压比平卧时的血压低,经常被称之为体位性低血压,与平卧姿势相比,患者直立时舒张压可降低11mmHg以上、收缩压可下降21mmHg以上,血压下降时间高于2min,患者会出现眩晕、心慌,甚至是晕厥等症状。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不良事件后果更为严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30例重症高血压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0:5,年龄在55~67岁之间,平均年龄(61.25±4.02)岁,病程在6~30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0.25±2.36)月;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7:8,年龄在54~66岁之间,平均年龄(60.89±3.95)岁,病程在8~28个月之间,平均病程(10.01±3.32)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作为对比项。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具体内容如下:(1)监测患者血压:护士了解患者情况,统计相关信息,并测量患者直立姿势、平卧姿势的血压状况。测量方法如下:患者保持双脚站立,分别测量患者站立时、站立3min后的血压,测量部位为右上臂肱动脉,将其设定为患者的直立血压;为保证数据精准,患者需要平卧休息5min左右,护理人员再对患者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为两次,取平均值作为卧位血压[3]。(2)评估: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以及降压药使用状况,并询问是否出现过体位性低血压状况。(3)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测量好患者血压后,指导患者采用正确体位入睡,患者需要仰卧中凹,并适当将床头垫高,保证肾动脉压平衡;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科学把控服药时间,为患者全面讲解药物使用方法。为避免患者服药错误,护理人员要重点标记好镇定药物,确保患者准确掌握服用时间、剂量以及名称等信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应加大夜间巡查力度,协助患者进行排尿,将尿壶摆放至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给予患者恰当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说明治疗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加强与患者间的交流,了解患者疑虑,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树立治疗信心[3]

1.3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结合临床经验制定符合我院特点满意度调查表,并以此进行调查、汇总,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2)护理前后血压状况:患者测量前需要静坐10分钟左右,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血压,测量次数为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血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可以用于完成所有数据处理,分别采用[n(%)]、均数±标准差(±s)作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χ2、t作为检验工具,若P<0.05,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15

3(20.00)

8(53.33)

4(26.66)

73.33

实验组

15

10(66.66)

5(33.33)

0(0.00)

100.00

χ2

4.61

P

<0.05

2.2 护理前后血压状况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状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15

89.35±7.25

86.33±7.55

140.02±9.89

136.25±8.75

实验组

15

90.01±6.89

80.25±6.35

139.96±10.23

125.16±8.46

T

0.25

2.38

0.01

3.5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随着高血压病情发展,患者各组织、器官会影响,极容易产生并发症。高血压治疗效果极差,仅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临床治疗中更多的医生会鼓励人们尽早预防。就患者而言,应积极控制饮食、按时用药,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难以预防因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不良事件发生,患者血压改善不明显。患者在平卧姿势时,血管基本上处于水平状态,受重力影响因素较小,而患者起身后,受重力影响,心脏以下的静脉窦以及静脉容易出现静脉血淤积,难以回到心脏而产生的病症[4]。采用观察组的方法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引导患者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春红,李飞,李雯.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运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75-3778.

[2]杨满梅.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运用于重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价值[J].今日健康,2021(21):173-174.

[3]熊小辉.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21(42):223-224.

[4]李芸蕾.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