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语文素养  固教学之根——以部编教材古诗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6
/ 2

重语文素养  固教学之根——以部编教材古诗教学为例

李成

广东省惠州市德威学校,广东省惠州市,516001

摘要:

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印迹和多元的诗人意识,对秉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护根固本

古诗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览众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古诗多为“解题开始、正音紧跟、力主解析、背诵断后”的形式,至于古诗的文化底蕴往往无暇顾及,如此“简单粗暴”的教学过程,又怎能激起学生学诗之情,又怎能体悟诗中之韵味,又怎能提升学生之语文能力?本文认为古诗教学应注重培养语感、丰富想象、加深体验、提升修养,即语文根基教学。

一、起:语感——直面古诗、熟读成诵

1.明目标,重朗读

新课标指出,语感就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比较直接、快捷地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正是我们常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培养语感。

35年前,吕叔湘先生曾言:“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试问,如今我们又有多少学生能“合乎规格”?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高妙和“不学《诗》,无以言”的真谛。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基本目标出发,从古诗诵读抓起,锤炼学生的语感。

2.勤朗读,塑语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培养语感,我们教学古诗绝不能只是讲解句意、概括段意,必须明白我们教的不应该是“课本”而是“语文”,应该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

因此,我们要懂得古诗教学首先应是朗读课,要堵住烦琐分析的路,迈出语感训练的步,鼓励学生多朗读,吸纳语言。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中的《江雪》为例,在教师“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要求下反复朗读,或恍然发现柳宗元“钓”的不就是每句古诗的第一个字“千、万、孤、独”吗?他“钓”的不正是落魄后“冬去春来”的愿景吗?只有勤读,才能使学生跨越古诗时空天堑,与诗人同心同意,感受“诗可言志,亦传情”。

二、承:想象——品读古诗、理清脉络

每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神采奕奕地“分析”后,古诗的审美情感就被稀释,诗中承载的文化蕴意就被放逐,这味同嚼蜡式的古诗教学,又怎能令学生爱之呢?

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我觉得,古诗教学就是还原诗人的亦真亦假,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平台。小学生是利用形象进行认知的,假如我们的古诗教学缺乏形象,就欠缺了情感纽带的联结,就会妨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古诗教学只有通过抽象的文字生成形象的画面,使其仿佛置身于诗中,感受时代的沧海桑田和诗人的悲欢离合,感受古诗应有的意境,才能提升古诗教学的整体效益。

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为例,诗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想象这遗留、遗忘更是遗弃的宋人忍受着金兵铁蹄的肆虐,留下的是痛失亲人的泪,国破家亡的泪,颠沛流离的泪,深仇积恨的泪,更有翘首期盼的泪……此情此景,凭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难生成的,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形成鲜活的画面、感人的旋律、立体的场景,使学生顿生悲切与凄凉,感受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

这就是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指引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培养想象能力。

三、转:感悟——浸润古诗、研精致思

古诗教学较普遍存在满足于涛声依旧的诗意疏通和思维固化的背诵积累,太强调“叫学”——理性说教。如果在古诗教学时,只重诗意疏通和背诵答题,而忽略个人感悟的过程的话,语文能力从哪来?学生发展从何谈起?

古训言:“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学习古诗应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去悟其意、悟其理、悟其情,就是要加深学生的感悟,拓诗的文化背景,解诗的文化底蕴,穿越时空的隔阂,亲于时代的洪流,喜诗人之乐,悲诗人之痛。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题临安邸》为例,“暖风熏得游人醉”是何人醉?何样醉?是南宋权贵醉,是烂醉如泥的“醉”,是纸醉金迷的“醉”。通过想象,学生恰似目睹壮丽河山沦陷,黎民百姓受苦,而权贵们却在西湖边歌舞升平,抓住一个“醉”字,把百姓的疾苦与权贵的奢靡对比,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控诉昏庸无道的君和堕落无耻的臣,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与我们老师所谓的“古诗全解”“精准分析”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想,古诗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应当为学生留有教学空白,尊重和善待学生的亲身体验。

四、合:修养——升华古诗、护根固本

     新课标要求我们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自我修养,逐渐形成健康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古诗教学还应给学生留下的是学习做人,学会修身——“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诗本身就是在诉说着思想之美、人性之美、文化之美,我们教师对古诗教学最大的功课,应该是要激发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教师只是在学生不易看出来的要紧处、关键处、精彩处,做些适当的点拨,使其悟其意、悟其情,点燃心中的梦想,激起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唤起对生命的热爱,做到以“文”化“己”,以“诗”明智,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端正自身的行为举止,以至修心养性。

总之,我们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须努力引导学生从朗读培养语感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加以想象,注重体验——入情、悟情、融情、升情,感受古诗“情者,文之经”的深意,使学生审美情趣得到发展,思想情操得到陶冶,内在心灵得到净化,培育学生热爱古诗之情感,培育学生学习语文之自信,培育学生民族之自豪——坚守小学语文教学之“常”,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就是稳固了语文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