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联合海上搜救动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军民联合海上搜救动员的现状分析和对策探讨

李俊

 431228198502280212

摘要:海上搜救工作旨在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由于海上环境恶劣、通讯、交通工具等受局限,各种突发状况易发,以及救援人员的数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海上搜救工作面临着众多问题,影响着海上搜救工作的效率。为提高海上搜救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军队与民间救援组织联合动员,协同进行海上搜救,能快速响应海上搜救工作,提高搜救工作的及时性。本文就军民联合海上搜救动员工作的现状进行阐述,重点罗列了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提高军民联合搜救的默契程度,更好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军民联合;海上搜救;动员;现状分析;对策

海上搜救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上搜救工作包括对在我国管辖水域及海上搜救责任区内遇险的船舶、人员,及发生在我国管辖水域和搜救责任区外,涉及中国籍船舶、船员遇险或可能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害的海上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以及相关预防预警、应急保障工作[1]。我国海上搜救组织包括各级海上搜救中心、海事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海上搜救组织,其中其他海上搜救组织,如渔业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气象海洋预报部门、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以及民政部门等建立的专业救助队伍,是对搜救部队的补充和完善,同时对其附近发生的事故能够更加快速到达,缩短救助力量到达遇险现场的距离和时间,增加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积极动员军民联合,建立完善的海上搜救系统,通力协作,统一指挥,取得最佳的搜救效果。

1军民海上联合搜救动员的现状分析

1.1动员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军民联合的海上搜救动员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军民联合的搜救效率。首先,由于军民联合的专业素质不同,社会搜救组织的专业水准欠佳,导致在搜救时需求提报不精确,影响搜救工作的效率。其次,由于社会搜救组织隶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管理起来难度大、对于动员任务较难落实,无法有效调动其搜救的积极性和进行统一管理,且相互间的协调和对接较为困难,各自为政,整体性差。

1.2指挥体制不够规范

在军民联合搜救动员中,由于不同的管辖权,军民联合后指挥编组不统一,无法形成系统的指挥领导,指挥关系不顺畅,对于下达的指挥命令社会搜救组织不能圆满执行,导致联合搜救工作无法达到最佳配合效果。

1.3力量建设不够先进

对于军民联合搜救动员工作,在力量建设上不够先进,存在着一些显著问题,首先,军民融合深度不够,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融合,联合搜救动员工作默契性差、效率低;其次,对于资源的整合程度不够,在联合搜救动员工作实施中,无法将资源充分调配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最后,搜救装备技术落后,由于社会救助组织在资金支持上存在短板,导致其救助装备老旧,在技术上也是沿用较落后的技术,因此,在军民联合救助动员工作开展中受到硬件上的制约。

1.4方法手段不够灵活

海上搜救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时间紧、外部环境差,如搜救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对于军民联合搜救动员工作的开展要求指挥决策明确,信息传达快捷。而在现状表现中,由于方法手段不够灵活,在指挥决策上手段单一,且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够,对于事故特点各有不同的搜救过程,针对性差,效率低,无法对形形色色的事故快速做出针对性较强的快速反应,从而影响救助效果。

2军民海上联合搜救动员的对策研究

2.1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民参军”的新型动员机制

军民联合式发展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在军民海上联合搜救工作的开展中,为提高配合的默契性,提升联合搜救的整体能力,可通过建立海上联合搜救“民参军”的新型动员机制。首先,制定海上联合搜救动员预案,完整、系统的预案能够对紧急事故快速做出响应,并根据预案有条不紊的进行配合协调,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联合搜救的速度和效率。其次,为提高海上联合搜救动员工作的统一性,提高社会救助组织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可将民事搜救力量编入到预备役,便于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同时有助于提高民事搜救力量的专业化程度,实现深层次的军民联合。

2.2构建整体联动的海上联合搜救指挥协调体系

(1)设置应急和应战两种模式

军民联合海上救助动员应区分应急和应战两种模式,应战模式是以战争服务为核心,针对战争形态的多样性和动态发展,动员的深度和广度有极大的拓展,并且在应战的同时已具备了应急功能;应急模式是对于应急事件做出的救助处置,不需应战力量的参与。应急和应战两种模式相互弥补,相互支撑,通过设置模式来对军民联合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明确,有的放矢的进行救助工作的开展。

(2)区分搜与救,网格划区预置应急指挥机构

针对海上遇难者的遇险形式和遇险后果,如船体受损、人员伤亡、机器损坏等,应有对应性的搜救方案,因此,军民联合海上救助时要区分搜和救,彰显各自优势,针对搜寻和救助的不同特点来发挥自身特点;同时,为提高搜救工作的效率和准确率,对所在海域进行网格划区,并划定辖区,提前设置应急指挥机构,在突发情况出现时,能够按照网格划分来立刻展开搜救,提高搜救工作的及时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建设“搜救云”

针对海面辽阔,海上通讯信号弱等现状,海上搜救的主要难点是如何准确发现和定位遇险者,在第一时间实施救助。为解决这一难点,依靠大数据、云计算搭设的“搜救云”平台,其依靠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实时定位、远程通信,在发生遇险情况下,遇险者利用遇险求救终端发出遇险信号,发送至搜救中心,并周期性上报遇险者的实时位置,指引搜救人员快速定位; 搜救中心的指挥人员利用海上应急搜救系统,收集应急搜救相关信息,合理筹划安排,制定搜寻救援方案,并通过多种手段,指挥海上搜寻救助力量,协调海上搜寻救助相关资源,达成对海上遇险者的搜寻救助[2]。通过“搜救云”平台的建设,能够将军民联合海上搜救动员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共享信息资源,自动匹配最佳的搜救方案,提高了海上搜救的效率。

2.3推动海上联合搜救军民融合、积极配置现代化装备

积极推动海上联合搜救的居民融合,平战一体化发展,深化配合的默契程度,形成完整的、融为一体的海上搜救队伍。首先,统一指挥,切实提高协调联动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对纳入搜救工作的社会力量,要明确具体岗位职责、操作程序、应对方案等,并加强信息沟通,对搜救信息进行实时共享,切实提高搜救工作的快速反应,提高搜集效率。其次,海上搜救工作难度大、风险高,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装备的作用。为适应大风浪、大雾等恶劣气象、海况下的搜救工作需要,应配置新的大型全天候救助船舶;为改变救助船舶上的救生设备单一、通信设备落后的现状,应更换、添置一批新的装备以提高海上成功救助率,包括高速救助艇、高强光海上搜索灯、专业自动充气救生衣、浮力水密服、水上救生担架、对空对讲机等。通过调整专业救助力量,让抗风浪性能强、海上机动性能好的大型救助船舶靠近重点海区,贴近事故多发地点,以适应在恶劣海况下实施搜救[3]。总之,积极推进军民联合海上搜救深层次的协调配合,不断提高现代化装备的配置,整体提高海上的搜救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来鸿;海上搜救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探讨[J].中国水运,2019:43-44.

[2]马会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概念的演变过程及基本内涵[J].中国军转民,2021:45-48

[3]李阳晖.海上搜救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水运(上半月),2019:47-48.

[4]卢姗姗,王伟.无人机在海上救援行动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J].医疗卫生装备,2019:100-104.

[5]田罡.新时代加强海上搜救工作机制研究[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34

[6]谭甲佳,曾筱晓.对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点思考[J].网信军民融合,2018:80-81.

[7]宋协鹏,薛宝仪,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思考[J].国防科技,2014: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