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储能在能源安全中心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论储能在能源安全中心的作用

  张佳

玉门油田公司新能源事业部

摘要:结合新时代绿色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储能发展状况,结合自身从事储能管理的经验,从多个角度分析及探讨了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我国发展储能产业的几点思考,希望对于全面推动储能在我国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储能,能源安全,电力系统,作用

1  引言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特别是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下,我们应全面重视发展可再生资源。当前,正在从以石油安全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电力安全为主的模式,这必将迎来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市场的供应侧必将面临着一系列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多种发电技术的并存也必将成为可能。同时,随着大量的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方式的出现,也会造成电网供电安全性受到威胁,所以,如何避免出现绿色大停电的问题也是电力市场应该重视的问题。结合电力系统供电特点,充分利用发挥出集成储能模块的作用,能有效解决电力系统变负荷及新能源电力接入的问题。

2 储能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作用思考

对于常规的电力系统来说,主要涉及到集中式发电、电力输配及终端用户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即用即发”的特点,能结合用户端负荷情况来进行发电量的调节处理,这种模式存在着相当严格的要求。而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主要集中于如何充分利用好可再生的新能源电力,这样就意味着这样背景下的存在着一系列的潜在问题。结合电力系统的特点,通过集成储能模块来发挥出解决电力系统变负荷及新能源电力接入的情况。

考虑到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实际情况,其作用于各个环节,主要就是满足于新能源电力保持落实电网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尽可能能满足于电力供需平衡发展的要求。考虑到不同环节下的储能作用情况,应重点落实在以下方面的不同:一是,结合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情况,应发挥出储能系统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于削峰填谷的要求,以保持不稳定电力平滑输出的要求。储能系统发挥出功率变换装置的要求,进而能保障开展有功/无功的功率吞吐,落实系统环节中的内部瞬时功率的平衡性要求,明确系统中的稳定运行的要求;二是,结合常规能源发电的情况来看,能对于传统模式下的昂贵的调峰机组予以替代,满足于调峰的要求,还能实现整体系统效率的全面提升;三是,在具体的输配电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出储能系统的调峰作用,进而实现电网性能全面提升。并通过相应的储能站规模,保障电网抗冲击能力全面提升,实现调解幅度增加,满足于供需平衡的要求。四是,在终端的储能系统中,则可以借助于电力储能的作用,能保障实现稳定性的供电要求,满足于非预期停电等事故的要求。通过发挥出需求侧管理的要求,能满足在低价“谷电”环节保持网电买入,并进行充入储能设备的要求,同时,满足在高价峰电而进行电力的释放,能满足用户节省费用的要求,实现用电负荷的平滑。特别是在当前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终端用户也是参与到的电力供应的环节,这样就以为着呈现出能量的双向流动的特点。用户在剩余电力上网的状态下,也能便于发现存在着发电机组的电力波动情况,这样模式下的终端用户还能有效提升分布式电源电能的上网质量。

具体来说,一般结合不同工况及需求的情况,具体的储能系统主要涉及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满足于实现提供桥接电能的要求;二是,实现电能质量提升;三是,能满足综合性的能量管理的要求。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实现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全面提升,能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储能设备的快速响应,并能满足在分钟量级来实现储能设备的放电持续要求。结合不同电能来源的情况,应借助于发挥出桥接电能的要求,能具备过渡电能的能力,并能更好地保障满足于变负荷、应急储备以及电力系统故障等方面的要求,落实能满足于储能设备反应时间控制在分钟范围,并能满足持续实践满足小时的数量级。在开展能量管理的实践中,意味着能满足较长时间中的能源转移的要求,进而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的要求,高质量管理终端用户等,这样的持续放电时间也应满足几个小时的要求。

发挥出储能模块的作用,还能在电力系统中明确落实不同时间内的电能吞吐的要求,这样就意味着相应的可调节维度添加至电力系统中,能满足系统的高效及低成本的可靠运行的要求。同时,考虑到在离网孤岛终端的情况下,电力储能系统能借助于合理化规模方式来满足于用电低估情况下进行充电,而在用电高峰情况下来进行放电处理,这样则意味着离网孤岛终端中所匹配的发电能力则会进一步降低,但能保持系统的稳定化运行状态,实现整体的经济性能的提升。

3 我国发展储能产业的几点思考

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供给的实际情况,电力安全属于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是落实具体的电力安全、高效供给、绿色低碳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推动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技术,是属于未来智能电网框架中的关键技术内容。结合当前的储能发展,我国的储能产业发展应重点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落实战略角度的储能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环节中落实相应的发展规划要求,并能保障其符合行业发展规划,能进一步实现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要求,便于统一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从系统层面出发来提出支持储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及机制,并能逐步引导社会资金能朝着储能产业倾斜,便于获得足够的资金投入及回报。当前的储能技术水平发展,难以满足预期的经济回报要求,这就应积极吸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落实相应的政策,鼓励电力企业积极发挥出储能技术的优势。

三是,全方位推动储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工作。考虑到当前储能技术处于发展落后于需求的情况,从政府角度出发,我们应高度重视加强原始创新工作,积极全方位探索如何能满足中国实际情况,来进一步更好地满足于实现储能技术和产业化路径相适应,更好地落实科技储备,通过多元技术路线,进而明确集中研发前景广阔的储能技术。

参考文献:

[1] 崔守军,蔡宇,姜墨骞.重大技术变革与能源地缘政治转型[J].自然资源学报.2020,(11).2585~2595.

[2] 陈海生,凌浩恕,徐玉杰.能源革命中的物理储能技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4).450-459.

[3] 何昉,孔德泰,闫丽蓉,等.新一轮能源革命条件下我国核电发展战略选择——基于SWOT-AHP框架的分析 [J].中国能源,2020,42(7):26-30.

[4] 华贲.“十三五”规划和天然气产业发展前瞻——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体能源,必须充分重视天然气在未来能源中所扮演的角色 [J].世界石油工业,2016,23(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