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关于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及思考

邱嘉慧

扬州大学    225009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随着新一轮新课程的全面推行,许多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设计的,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被广泛地运用。群文阅读是古代诗歌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中学古代诗歌教学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中学的古诗词教学比传统的古典诗词要好很多,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文章着重探讨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把“群文”这一思想应用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去,从而使其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是一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阅读水平。而且,传统的单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群文阅读相比,还是差了一些。所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用群文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实践

引言

古代诗歌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古代诗歌教育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修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古代诗歌教学越来越困难,如何有效地提高其教学质量,已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思考与探讨。群文阅读是以某一特定的话题为基础,进行多空间的阅读教学。阅读群体文本不仅可以改变阅读的结构和形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果,这对于中学古代诗歌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古诗词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在高中的时候已经进入青春期,内心需要不断的被满足,想很好的展现自我。因此高中学生往往就会出现过于追求个性,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注意力不在学习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高中生学习古诗词效率低下。所以在中学里,汉语的教学通常都是低效的。教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千方百计地改善教育的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而言,阅读课件是丰富多彩的,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做到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理解,起到带头的作用;其次,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会自发地开展群文阅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然后,按照不同的阅读目标,进行不同思想内容、形式风格相同的古代诗歌,或者进行多种思想内容相反的阅读,从而达到对古代诗歌的全面认识。

有利于拓宽高中生的古诗词阅读视野,弥补高中古诗词单篇精讲模式的不足

“群文阅读”中,最重要的就是多篇文章,这是一种以阅读量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具有独特的特征,它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核心能力。

在一次精讲的前提下,保证“群文阅读”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是一套一套的指导,很难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应把“群文阅读”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合理确定阅读主题

教学是有目的的,总是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中心。同时,对于古诗、群文的阅读也是一样,不管是什么形式的群文阅读,都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主题,这是教师在以后抽取文本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主线,是师生进行讨论和交流的中心。所以,教师应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注意主题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探讨。

当前,中学语文课程的选题大多是从必修课的单一课文中进行扩展,因此,作者认为,主题的确定应从三个层面来进行:内容、风格、手法。从作者、体裁、思想情感等几个角度进行选题。例如,三杜甫三首诗,其思想、情绪都是以悲秋之情为主,老师由此可以判断出古诗中的悲秋情绪。从文体角度看,老师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题来选择题目,比如从《诗经》开始,以四言诗作为讨论主题,或者选择《楚辞》作为研究对象。而技法上,则是老师们对古诗词创作技巧的重视,以技巧为主题进行理解和讨论。例如,四辛弃疾词中,“用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书写方法,老师们可以把“用典”作为主题,并选择与其有关的典故,引导学生在综合阅读中学习“用典”等技巧。

(二)合理划分题材内容

在进行古典诗词和群文的阅读时,教师要有教材观念,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以题材相近的诗歌为主,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和理解古诗词,从而提高古诗词的学习效率。《咏怀古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马嵬》都是抒情的,它们的历史和抒发的情绪,都有相似之处。透过阅读欣赏与集体建构,让同学们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意境,体会到古人所赋予的一种新的意义与深厚的感情。比如,针对中学课本所用的古代诗歌,老师可以将其分为《春江花月夜》《归园田居》等特定主题;《蜀道难》,《锦瑟》,都是用来抒情的诗歌;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歌咏史怀古诗。从题材的分类上,既能兼顾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又能让同学们了解各种鉴赏方式,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根据题目进行适当的甄别,从而有效地改善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教师阅读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古诗词的领悟,不要因为高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在教学生的阅读时,也要注意策略与方法。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让学生自己去听,也要让他们自己去做。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合作,才能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同时,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因为课本上都有答案,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混乱,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多,平时学习古诗词的时间也不多。在课堂上,通过课本来解决问题,并不能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在假期里,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所以,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在给学生们讲解诗歌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之前介绍这句古诗。例如:在讲授《蜀相》课文时,老师会在课堂上放一段录像,让同学感受到当时的肃杀气氛。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古诗文化角,可以放置一些漂亮的古典诗句和自己的手抄本。只有把古代诗歌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才能使同学对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加深对古代诗歌的喜爱。平时,教师也会安排学生做功课。通过收集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观念的古代诗词,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这样也能让同学们,对各种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对他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丰富古诗词阅读意象

古代诗词之美,除了其词美的含蓄外,更是以意境表现其美感,充分表现其感情。学习古典诗词最难的地方在于把意境完全领会,懂得意境,懂得古典诗词。古代诗歌的形象内涵较为丰富,大体可归纳为:树木、花草、鸟兽、自然现象、节日、地点等6大类。在古代诗歌中,以松柏、竹枝、梧桐树为代表,花卉则以莲花、梅、菊花、牡丹为代表;鸟兽有乌鸦,燕子,青鸟等;月亮、落日等自然现象;在中国,主要有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长亭和南山是地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蜀道难》、《扬州慢》、《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马嵬》、《登岳阳楼》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必修课,《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在创作方法上,采用了浪漫的方式,并将自己丰富的想象融入到诗歌之中,将蜀道的突兀和巍峨的雄伟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李白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敬。《扬州慢》是宋代词人姜夔的杰作,其中“杜郎”一词就成了词人的化身,其表现形式是歌颂历史、赞美先贤,但实际上却是在抒发自己和感怀当下。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金朝统治者的劫掠之祸的无奈,以及对其偏安一隅的指责,具有正面的意义。《马嵬》诗歌的内容是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悲剧性爱情中汲取灵感,表现出对亡国兴亡的深恶痛绝,并带有讽刺意味。还有《爱莲说》里的“莲”,意思是“君子之花”。然而,王昌龄《采莲曲二首(其二)》中的“莲”字,则是指一位美丽的女子。《西洲曲》中,“莲”是一种情花,是一种女性对自己心爱的人的感情。比如杨柳,比如长亭,都是用来表达离别的。运用意象进行群文朗读,使同学们对古诗有更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其独特之处,并运用各种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结语

群文阅读是目前较为新颖、灵活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的实用性很强,适合中学的古典诗词阅读。高年级语文教师应正确使用小组语文的阅读方法,切实地进行“群体课文”的教学,认真选择课后的古诗,保证团体课文的阅读质量,保证团体课文以阅读为中心,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领悟,有效地解决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是,目前的团体语文阅读法还缺乏教师的大量实践经验,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所以,要从教学实践中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责任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廖柔静,邱茂竹.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运用的优化策略[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2):104-106. DOI:10.3969/j.issn.1009-3958.2022.02.036.

[2] 侯潇.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微探[J]. 课外语文(下),2022(3):110-112.

[3] 高晓晓.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南北桥,2021(8):15.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015.

[4] 白彦红.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散文百家,2020(2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