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里的“匹诺曹”——小学生说谎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里的“匹诺曹”——小学生说谎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张艳云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城区中心小学  528318

【摘要】小学生常常会出现说谎行为,在其行为背后往往存在一定的原因,或是逃避责任,或是因为自尊心,或是因为认知水平发展局限等,本文根据说谎类型的梳理和个体说谎心理的分析,浅谈小学生说谎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说谎 原因分析  应对方法

“我不洗,衣服是他和我抢的时候掉在地上的,不是我丢的。”小俊同学在双方谈好自己需要将小晞的外套洗干净的承担任务后,在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突然这么说。为了分辨清事实,我把小晞喊过来再次和小俊确认一下事件,小晞生气地说,“不是这样的!”刚才他根本都没有碰到衣服,衣服是小俊主动丢在湿哒哒的地面上的。小晞将事件当着小俊的面再重述了一遍,小俊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又面带微笑的说,“是因为他上次搞了我”。事情又多了一种解释,我请小俊从重新再确认究竟哪一种描述才是真实的,最后他又畏畏缩缩的说了第二种。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还记得前几周有一件校服被人乱涂乱画了几笔,这件事情小俊也参和在里面,同样在小俊的嘴里出现了几种解释,让人明显发现他前后不一,对一件事情会有很多矛盾的解释,让人感到他是在说谎。像小俊这样习惯性说谎的孩子在小学生群体里有不少,说谎已经发展为他们应对父母或老师的策略,并在这个策略中尝到了不少甜头。关注学生说谎的现象,掌握学生说谎的表现和原因,针对学生情况采取具体措施处理孩子说谎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的人格是否能够健康完整的发展,关系着孩子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发展。

“谎”,即谎言,欺骗之言,是人为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话语。“说谎”,就是把谎言有意或无意地以言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外显的行为。儿童说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行为现象。然而,根据意图来划分,说谎又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

无意说谎也就是常常发生在幼儿时期的想象型说谎。这种类型的说谎是因为个体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分不清想象和事实所产生的现象。例如,老师问西西家里有多大,西西声情并茂地回答说:“我家超级大,和地球一样大。”还比如说,班级开大食会,老师让每位儿童带一点糖果之类的小食品。第二天早上, 一位小朋友让妈妈买了一个大蛋糕来学校, 还说是老师说的要买大蛋糕。实际上,儿童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具有很强的“编造才能”,他们往往无法分清想像与现实, 经常会将自己的想像内容“编”进对现实的描述中。严格来说, 这种幻想式谎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谎言。

前苏联的心理学家(A.B.彼得洛夫斯基,1997)认为“说谎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点,其表现是有意歪曲实际情况,竭力对事实和事件造成不正确的印象。”我国学者骆风认为:“说谎就是有意不说真话。”他们所指的谎言也就是谎言的另外一种——有意说谎。皮亚杰发现只有到10-11岁的儿童的谎言中“有意性”才有所表现出来。从而“有意性”成为道德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在小学生群体中的“说谎”往往更多的是指“有意说谎。有意说谎中又分为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人们一般将善意的谎言,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谎言称为白色谎言,反之不善意的谎言就是黑色谎言。关于非善意的谎言常常分为虚荣型说谎和逃避型说谎。

儿童认识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较弱,不能抵御物质的诱惑,也会出现不诚实的言行,即当儿童没有达到父母或老师规定的目标(例如,语文数学考试得双百分)又想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美时;或者当儿童并不拥有某些东西,但又想在同伴中保持受崇拜的地位时,儿童往往用谎言来将自己不足的地方“补”上, 从而达到自己受表扬的目的。这就是虚荣型说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已能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者是虚构的,但因虚荣心在作怪,促使儿童说谎。儿童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喜欢听好话, 期望被别人赞美和表扬, 这也是儿童的情感需要。

另外一种是逃避型谎言,个体为了逃避承担某种责任或惩罚而说谎。关于对自己所犯错误的逃避,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喜欢采用暴力手段对孩子、进行打骂,因此一旦小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因为害怕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责罚,便会用说谎的方法来应对,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说谎的坏毛病。关于对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的逃脱,小学生也是社会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家里需要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在学校里需要值日,需要按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需要参加体育训练,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有的小学生因为不想参加劳动、不想参加锻炼、不想参加 实践活动,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逃脱自己应尽的义务。例如在体育课上,可能会说自己肚子疼,不能参加训练,在值日的时候可能会说自己头痛,逃避 值日劳动……这样既能躲避自己的义务,又能得到 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关心,所以日后可能多次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说谎。

通过谎言类型的表现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在的,要满足自身的需要,也有外在的受环境的影响,由于家庭,学校教育的不当引起的。总得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逃避不愉快的现实而说谎。第二,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说谎。第三,受家庭及社会风气影响而说谎。第四,出于报复目的而说谎。第五,由于反抗而说谎。因而,当发现孩子犯错时,教师和家长先要压压自己的火气,不要在气头上教育孩子。首先应当了解孩子为什么犯错,如果孩子是由于顽皮、好奇、过失而犯错时,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应该如何做;如果孩子的错误确实应当受到惩罚,或者旧错重犯,还要想一想孩子是否承认了错误。如果孩子能主动认错,就应减轻惩罚,并说明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其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过度的惩罚只能诱发儿童说谎。如果发现孩子有说谎或欺骗行为,不要当众揭发他、批评他,可以把他悄悄地叫到一边,单独跟他谈话,一是指出他说谎了,大人已经知道了实情; 二告诉他这次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不当众揭发批评,也不告诉会给他惩罚的家长或别人;三是阐明说谎和欺骗的危害性,同时警告他下不为例;四是告诉他你相信他今后一定能做得很好。最后,作为教师和家长,也要自我反省,是否自己存在强化孩子说谎行为的表现,做到理解孩子,进而尊重孩子。

总而言之,面对小学儿童的说谎行为,家长和教师要冷静对待,要有针对性,要作出表率作用。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一味地训斥、打骂,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如果孩子再犯错误就不会因为害怕而说谎。如果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要及时对他的认错行为予以表扬,减轻对他的惩罚并跟他说明这是因为他知错能改,没有因为做错事而欺骗大人。当然,表扬和奖励也不能滥用,表扬和奖励要对事不能对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杜绝说谎,更好地做人,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亭玉,张雨青.说谎行为及其识别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8(04):651-660.

[2]祁海芹. 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J]. 教育科学,2011,27(05):90-92.

[3]傅根跃,王丽.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述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纪利荣.儿童说谎行为及其心理因素与健康教育探析[J].考试周刊,2015.

[5]刘静.小学生说谎问题的成因分析及教育解决策略初探[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

[6]沈茜岚.小学生说谎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对策[J].好家长,2018.

[7]殷丽芳.做真人,说真话——关于学生说谎的案例分析[J].考试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