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控制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建筑施工控制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建议

陈艳刚

身份证号码:410527198109109799

摘要: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与规范,就需注重对现场施工的精细化、系统化管理,结合工程实际需要,科学落实各项施工作业,并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工作,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质量监督制度,在此基础上,还需做好监督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培训,以此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监督水平

关键词:建筑施工控制;工程质量监督;建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必要性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工程,监督水平直接决定了工程各环节施工质量,同时也可起到协调施工工序的作用。但由于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且很多为隐蔽性工程,不利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从而引发质量通病问题,甚至出现多起质量投诉事件,比如2020年全国多个建筑工程出现混凝土质量事件,带给施工单位巨大经济损失,且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对此,既要将质量监督工作渗透于各项施工环节以及隐蔽性工程中,还需注重监督水平的提升,可依托于信息技术打造完善且稳定运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助力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并达到指挥中心与施工现场实时沟通的目的,确保质量信息的有效交流与共享,有助于工程施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强化质量监督效果的同时推动工程建设工作按期、顺利完成。

2、强化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水准的有效措施

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1.1完善立法

为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水准,就需在相对来说较为完善且有针对性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约束下进行,帮助工作人员明晰监督内容,明确职责划分,要求其严格按照规范内容开展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管工作,确保各类质量问题的尽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到问题的及时处理,推动施工作业顺利进行。而当地政府与管理部门也需根据现阶段建设行业发展现状,逐步完善各类与质量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条文,做好立法体系的优化工作,以充分发挥质量监督职能。

2.1.2完善配套法规

该项工作一般以提高质量监督效果为目的,深度融合质量监督与施工中其他管理工作,鼓励施工单位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加强彼此间的有效沟通,为监督工作全面施行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健全配套法规,可从从根本上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工程施工现场整体控制、管理水准,确保各类施工质量问题在源头上得到有效解决。

2.1.3完善地方法律法规

建设项目需始终以建设行业设立的规范为标准,在此基础上,还需考量各区域建设工作需遵循的法规内容,确保工程符合地方标准。简而言之,就需在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时,应重视地方法规内容的完善,依托于所掌握的资料,为法规制度完善工作提供参考,以保证施工合法、高速推进。

2.2健全质量监管制度

施工单位需组建质量监督专项小组,并将各成员安排至相应的岗位上,达到跟踪监督的目的,要求监督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小组中,需由项目经理人作为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职能是调配、管理施工现场所有监督人员,而施工管理工作则由现场总工程师进行指导与实施。借助先进且有效的管理手段,全面检验施工技术与质量,以此保障施工监督工作的有效、科学落实,并针对管理要求与需求,着手于各施工阶段的监管,促使工程施工质量得以大幅提高,还能进一步强化现场监管水准,达到预期管理效果。

项目施工前,质量监督人员需全方位梳理、深入研讨施工图纸,在精细化、系统化的审核下,找出其中存在的施工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与改善措施,以规避问题的发生,确保各类质量隐患可以被控制于施工前,为后续施工作业稳定、顺利进行提供基本保障。执行质量监督工作时,需根据现场管理进度以及成效,研讨出管理工作的不足,以此为依据,全面有优化、完善施工质量监管体系,并做好管理制度内容的合理补充,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精准落实,规避由质量问题引发安全事故,促使监管效率大幅提升。

2.3重视施工技术管理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时,主要着手于三项工作的管理即施工前期准备、中期运作、后期优化。准备阶段时,要求质量监管人员结合工程施工情况与具体要求,实时调整、优化施工技术管理规范,并全面、有效安排建筑工程作业期间所需的各类资源,为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提供有利条件。而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技术的随机检查与管理,明确各技术人员具体工作任务与岗位职责。当项目进行到后期收尾环节时,需制定完善且可行的技术资料归档制度,依托于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对各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合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出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4提高监管标准程度

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为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高质量推进,就需重视对不同环节质量的监管,并针对施工内容以及重要性、复杂性,合理确定抽查频次。对于较为基础工程如屋面、装饰、主体等,应在每完成一次施工作业后,至少抽查1次,且每次抽查结果需严格按照最初所设定的标准进行评分,并将其汇总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估中,同时也需纳入施工单位专业水准考评成绩中,以此打造出动态化考评机制。此外,在对施工各环节质量进行监督与管理时,需结合动态考评结果适当减少、增多抽查次数,对于质量不符合建设标准的工程,检查频率应大于3次;

如果类属于施工现场标准化示范工程,或低风险、社会投资简易等建筑工程,均可适当降低抽查频率,一般1~2次即可;若在以往施工时发生过质量问题,或在管理考评时与所设定的标准相差较大,以及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存在质量隐患等类型工程,则需增加抽查次数,并做到多项指标的检查;如果建筑工程连续2次或2次以上所得到的标准化考评结果未达标,则要求项目质量监管人员加以重视并给出相应的整顿计划,在此期间,不得开展其他环节的施工。

2.5实现信息化质量监督

打造质量监督信息化平台,结合当前建筑工程现有资源,依托于各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职责,构建信息化平台中各模块,主要有检测、计划等,同时,还需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打造、优化建设项目质量智慧监管系统,以保证系统整体框架的先进性、合理性,并赋予系统更多元功能,以此构建出互联网+监督的质量监管机制,搭建工程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通常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比如前期勘测作业落实情况、施工水平、质量监督力度、后期运维质量等,需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构建适用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体系,以此增强工程质量指数评价依据与标准的统一性。

还应制定、施行信用监督机制,始终将信用作为基础,实现对质量监督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并达到信用分级、分类监督的目的,而质量监督人员只需根据所反馈的等级执行相对应的监督措施,既能够减轻监督工作量,还能保证监督成效,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由监管行为向监管信用的变革。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形成智慧+信用的质量监督新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注重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并达到项目建设目标。对此,要求现场监督人员加大工程施工控制与监管力度,依托于现场实际以及工程建设要求,采取有效且适用的监督措施,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有序落实,为工程高质量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涛.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探讨[J].砖瓦,2022,(08):121-123.

[2]谢光武.建筑施工控制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02):178-179.

[3]谢承海.建筑施工控制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J].四川水泥,2021,(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