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

马生亮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采油厂   717500

摘要:作为一项较为艰巨且复杂的工程,井下作业极易受到诸多不确定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石油生产、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一些危害。其中主要有爆炸灾害,还有机械设备对作业人员的打击伤害等等。所以,为了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也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作业人员安全,针对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应用探究应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安全技术

前言:石油产业虽然是我国资源产业的关键组成,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风险性较高,所以,安全技术在井下作业中的应用应给予足够重视,这样既可以为井下作业安全提供一定保障,也能够取得更理想的经济利益。但就目前来看,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井下作业安全技术在具体引用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联系实际情况,更准确的识别井下作业危害因素,然后引用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技术。

一、井下作业特征

井下作业是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需要引用的设备、工具也相对较多,且每一环节需要的施工时间,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特点能够充分突显出井下作业面散且点多,实际管理起来也具有一定难度。井下作业的各道工程实际操作起来也存在一定差异,各方面产生的危害因素也相对较多。因此,为了更顺利、安全的开展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应做到对作业现状的全面了解,并制定出科学、适合的措施方法来给予妥善处理[1]

二、井下作业危害因素识别

一是,火灾与爆炸危害。火灾与爆炸问题是石油行业极易产生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石油容易燃烧、爆炸这一特征而引发的。如,井喷失控的时候,容易引发油气燃烧,进而导致工作人员在井下作业时,可能会受到火灾的袭击,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引发爆炸。另外,若没有正确的保管储油罐,储藏的安全距离不符合安全生产需求,井下作业工作人员的相关操作不够规范,极易产生安全隐患,严重的会直接危害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是,触电危害。在井下作业中,若未规范的安装带电设备,导致设备漏电,极易导致触电事故的产生。还有就是作业人员引用的工具不符合要求,操作不够规范也容易导致电击事故的产生。还有就是在雷雨季节的时候,郊外井下作业中也可能会产生电击事故。

三是,毒气危害。在井下作业中,因为作业、生产环境都比较封闭,极易导致工作人员吸入毒气,进而伤害到工作人员。同时,在井下作业中,因为忽视环境监测,不仅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吸入毒气,若处理不及时,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2]

四是,打击危害。石油开采中,因为引用的机械设备、涉及到的流程相对较多,所以,产生的打击危害也随之不断增加。如,空中落下的物品打击会给作业工作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还有就是对机械设备检查不够细致,也容易产生打击伤害。

三、井下作业安全技术

(一)增强安全意识

在井下作业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原因之一是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差,又或者是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的流程来进行作业。对此,为了更顺利的开展井下作业,作业人员应从整体上增强安全意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可以安全落实。另外,还有一些作业人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总觉得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在井下作业时,很少会对安全问题给予充分考虑,进而使得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对此,在之后的井下作业中,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应给予足够重视,引导工作人员正确认识井下作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从整体上增强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尽可能的消除其存在的侥幸心理,大幅度降低意外事故的产生几率。另外,相关领导也要增强自身的安全生产意识,联系实际情况,完善安全事故的防范规范,通过这些规范的有效落实来确保安全生产可以真正深入井下作业人员的内心,为更顺利且安全的开展井下作业提供一定保障[3]

(二)规范操作程序

在从整体上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认知之后,应联系实际,对工作人员的正确工作流程作出科学规范,以此来为安全生产目标的有效落实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岗位需求来进行相关工作流程的制定,对一些需要注意的工作事项给予循环说明,科学管理、监督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为更好的结合评价、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事项提供支持。另外,相关的奖励、处罚制度的制定与到位落实也是重点,以此来为之后井下作业的安全进行提供科学指导。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奖励、处罚、评价制度创建、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并以此来对相关制度作出合理调整,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以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安全规范原则充分突显出来,才能够在井下作业安全进行过程中,将相关规范制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完善作业设施

为了促进井下作业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针对井下作业设置的进一步改善、更新应给予足够重视。相关领导也要联系实际需求,合理增加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对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在危害因素监测方面引用更新颖、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进行危害因素防范机制的创建,以确保石油企业的井下作业能够与我国规定的标准相符,从而尽可能减少或是避免因为机械设备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后者是较为落后而导致意外事故的产生。

(四)建立可视化安全作业模式

除了设立醒目的可视化标志,摆放在合适的低段来引起作业人员的关注之外,安全事故风险的紧急处理系统、预警系统建立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进一步优化计算机网络、是由安全井下作业管理系统的有机整合,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果、效率,为互联网络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的覆盖提供支持。通过可视化石油井下安全作业模式的建立、实施,也是创新安全生产与管理模式的一种形式。

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一种高危作业,井下作业的任务量、不确定因素较多,要想为井下作业施工安全性提供一定保障,让井下作业工作人员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开展各项工作,就必须要重视起各类危害因素的识别,并基于此来提出针对性、有效性较高的安全技术。这样在减少安全事故产生的同时,井下作业也能够更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邢宇程.浅析井下作业危险因素识别及安全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106+105.

[2]邝渤添.油田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及安全技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15):136-137.

[3]张玉海,张勤,徐方.井下作业危害因素的识别及安全应对技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33(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