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郝纹雁

山西省侯马市育英幼儿园 043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同时也促使教学方法得以不断创新。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主体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也对其教学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而在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劳动教育者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教育活动则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幼儿园通过在日常的主题教育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不仅能有效促进幼儿劳动素养的整体提升,对培育幼儿的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兴趣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育;劳动教育;策略

引言

中国人素来以勤劳著称,爱劳动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幼儿期正是是非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促使其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获得劳动技能,提高动手动脑水平。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一些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采取包办代替,一些幼儿自理能力与独立性很差,凡事依赖父母,这对幼儿的成长不利,在此情形下,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刻不容缓。

1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

幼儿劳动教育帮助幼儿形成正确劳动观,提升劳动技能,实现自我价值。学前期是幼儿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本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尊重劳动、劳动最光荣等正确的劳动观,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而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主,良好的劳动教育能逐步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幼儿参与劳动活动,不仅在创造物质价值,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精神价值。幼儿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着劳动成果带来的价值感;在与其他同伴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的过程中认识自我的存在价值;在通过创造劳动成果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寻找自我身心愉悦的精神价值。

2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幼儿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单一

目前,许多幼儿园根据国家课程建设要求,把劳动教育引入幼儿课程体系中,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因为劳动教育老师的专业素养能力不强、学校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没有真正体现出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轻视了劳动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许多幼儿园的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幼儿的一日活动为中心进行安排,以幼儿的自我服务为中心,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游戏之后玩具的摆放、认识一些外界的事物等,这些内容的设计非常单一。而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教育课程要体现出社会服务性特征,如帮助别人、培养公益服务意识等,只有这样的劳动教育,才能让儿童尽早地接触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2.2劳动教育的观念过于边缘化

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的劳动观念都与理论知识的教育有所冲突,并逐步被其他教育所替代,从而走向边缘化的道路。一些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也会认为幼儿还小,没必要进行劳动,或者让幼儿进行劳动也只是浪费时间,为自己添乱。而这些观念会让家长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有所忽视,从而会导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养尊处优”的现象。

3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劳动教育的策略

3.1利用班级管理,强化幼儿的劳动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从小班开始,教师要强调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幼儿需要自己学习穿衣、吃饭、如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动手能力的增强,孩子们要学习整理桌面游戏材料,将同样的积木放在一起,学会分类摆放。自己吃饭的碗和调羹自己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学习搬动小椅子,跟着教师一起玩游戏,自己将垃圾送到指定的垃圾篮。幼儿在班级日常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简单的劳动,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又促进了幼儿劳动水平的提高,一举两得。

3.2渗透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聚力形成一致的劳动意识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反映了教育活动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以此丰富和深化幼儿的生活经验。劳动教育也要以幼儿的真实生活为主线,让幼儿的生活走进幼儿园,让劳动走进幼儿生活。因此,幼儿园要借力于幼儿家长,实现真正的家园合作,形成一致的劳动教育观。幼儿教师和家长应成为引领幼儿主动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热爱劳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例如,幼儿园可围绕幼儿洗手擦手、穿脱衣服、穿脱鞋、系鞋带、收拾床铺、整理书包、洗脸等开展相应的日常生活劳动,从小班到大班开设难度、要求不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应主动沟通和支持幼儿家长在家中实施生活化的劳动教育,巩固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成果,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

3.3开展趣味性的劳动活动

大部分幼儿对劳动都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劳动比赛,来充分激起每一个幼儿的主观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劳动应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特征,这样一来,才可使幼儿养成轻松的劳动情感。家长的参与可让幼儿更加自然地参与劳动活动,和教师创设友好协作的教育格局。劳动应是不分场地的,家长全力投入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能真正发挥劳动教育实效。

3.4幼儿劳动教育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每周既定劳动实践活动包括班级大扫除和“家庭劳动日”。我园每周五下午组织各班幼儿进行班级大扫除,体验共同劳动的乐趣。我园还与家长合作,将每周末设置为“家庭劳动日”,让幼儿感受将自己的小家打扫干净的成就感,体会和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社区宣传日”是我园的每月劳动实践活动。幼儿每月不定时到社区进行有关劳动的宣传,发放劳动宣传卡片,共同清洁社区环境等,树立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观。

3.5借助节日主题活动培育幼儿的劳动情感

劳动教育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其不仅包含劳动兴趣以及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劳动情感也是其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都会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在这两句诗中则蕴涵了十分丰富的劳动情感,教育我们要重视他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人的劳动。幼儿教育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尤其是教师在组织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对幼儿的劳动情感进行有效培育,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并且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

3.6开发社区劳动教育资源,推进劳动教育实施进程

幼儿园教育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社区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我园积极与所在社区合作,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带领幼儿走进社区,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丰富幼儿的劳动与生活体验,激发幼儿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如在创建文明县城的活动时,我们带领幼儿走进学校周边的社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清理公共设施的小广告,整理花圃,清洁环境;在重阳节,我们联合社区工作者为社区老人表演节目、制作贺卡,送出小礼物,幼儿的敬老活动让社区老人们开开心心过重阳,幼儿在公益活动中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幸福。公益劳动不仅能让幼儿通过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他人,还能引导他们接触、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深化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培养幼儿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幼儿参与公益劳动,体验服务他人的光荣,强化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知道美好的生活是用劳动创造而来的。

结语

总之,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利用文学作品和劳动实践,激发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将劳动渗透进幼儿日常班级管理与游戏之中,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接受劳动教育,真切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带给自己的自信,提高幼儿的劳动意识,在劳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品质,使幼儿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军梅.劳动教育与班级管理的融合[J].新课程,2021(24):220.

[2]陈虹利.新时期加强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期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