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欣赏教学

赵骏

通江县民胜镇大兴小学 四川  巴中   6367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艺术教育作为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增强小学生视觉艺术素养的养成,小学生可以用双眼发现美,改善其审美观,并允许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艺术欣赏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这是一门全面而富有挑战性的课程。为了使这门课程成功,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并真正理解为什么提供艺术欣赏课程。这门课程的意义是什么,有了这个明确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美术教育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高尚情感,促进智力、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力工具。教师应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美感,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发现美感,从而使他们能够致力于艺术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生艺术素养的特点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记住使学生处于基本位置,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改善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应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以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并找到最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中,可以看出小学生具有艺术素养的三个明显特征。第一点是色彩鲜艳明亮的作品对小学生更具吸引力;第二是,小学生在评价作品时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吸引他们的图画的某个部分上,但却无法欣赏整体美感。第三是,当小学生重视图片时,他们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此外,教师在教授小学美术时可以使用更多方法使小学生对美术作品印象深刻。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

(一)采用生活化方式展开欣赏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小学美术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方式教学结合实际生活和美术教育活动,将身边的艺术作品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例如,让学生从身边搜集各种形状的工艺品,来介绍热爱这个工艺品的理由,讲一讲自己和这个工艺品的故事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感受讲解作品的乐趣,又能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感受艺术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二)引导孩子们欣赏经典的作品

经典是指时间在不同地方和不同时间冲刷后的成果。作为人类一种普通的视觉语言,艺术具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作为老师,需要使用文化视角来鼓励孩子们解读著名的绘画。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有很好的解释,并对教材中所选典型作品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引入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经典作品,以拓宽儿童的视野。最后,让孩子们进行广泛的交流,完成情感体验的整个过程。

当作者教授六年级美术课时,抽象绘画的学生很难理解。我从三个层次发展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一层次,学生可以了解西方艺术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了解艺术品的当代性和人文性。第二层次,允许学生欣赏作者的早期形象作品,并加深直觉抽象主义者的作品来自形象概念。在第三层次中,作者绘画的框架被用作提示来构造点、线、面、光、颜色、艺术语言的质量以及强、弱、快、慢旋律、节奏和音乐语言的音调。音色与音色之间的关系,学习艺术层次之间相同的构成,并将艺术语言和音乐语言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通过三个学习阶段,学生对当代抽象艺术特别感兴趣。他们不仅了解作者原创作品的艺术概念,而且加深了对艺术品中生活意义的理解,促进和重视儿童艺术。

(三)利用多媒体展开欣赏教学

随着课堂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就显示出它的落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

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术鉴赏教学要学会应用最新的多媒体方法展开美术教学,促进美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结合实践提升小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实践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实践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创造的基础。通过特定的实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毕竟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经历、学识情感,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把握好实践环节,注意引导和鼓励让他们敢于说真话,勇于探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及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去发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总结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之路愈来愈宽。

(五)有效利用师生交流平台

教室是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平台。教师可以通过重新欣赏和辩论,解决问题以及激励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在工作等各个方面进行交流,来帮助学生讨论和欣赏艺术的过程。师生可以讨论主题、建模等,讨论作品表达的一些方法和技术,以及作品图片的分层关系,也可以讨论作品的风格,作者表达作品的心情以及代表作品的时代特征。欣赏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欣赏的结束。在课堂之外,学生仍可以继续欣赏、继续辩论、继续思考,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这种自我指导的学习和研究进行。作为老师,应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并倾听各方面的声音。这将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扩大思维范围,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鉴赏课中教师必须重视鉴赏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其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多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玉梅.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华夏教师,2019(32):71-72.

[2]祝林.微课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20(36):91.

[3]贾建枚.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J]才智,2020(0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