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熊孩子”成长的家校合作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助力“熊孩子”成长的家校合作探究

陈洁

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只有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家校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长。本文借助初中生“熊孩子”的教育案例,就如何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下有效开展家校合作进行论述。

关键词:熊孩子;家校合作

“熊孩子”一词源于北方,但被看作是网络用语。常常用来形容会调皮捣蛋、会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应该是满怀善意的孩子。熊孩子之所以“熊”,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 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很少从他人的角度考虑,也很少顾及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2. 自我控制能力相对缺乏。3. 尚未掌握在特定场合下应该如何表现的社会规范。综上所述,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为他们的心智和社会发展水平尚未达到“正常”社会生活的标准,所以表现出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行为。熊孩子没有年龄限制,他们可能出现在各个年龄段,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破坏力和充足的时间。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要成熟,但是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庇佑、包容下,所以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其不符。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不会察言观色,自控能力较弱,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等。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虽然是初中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心智不够成熟,父母在家包办了很多事,导致这些初中生在家长、老师的眼里还是熊孩子,经常会惹出让人哭笑不得的祸事。面对这样的群体,想让这些熊孩子快速成长,家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实施家校合作的教育,才能让这些熊孩子学生成长的更加健康、更加全面。

一、认清目标,达成共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学校和家庭是学生在成长、求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班主任和家长在构建学校、家庭共育环境的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班主任和家长只有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达成一致,才能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长和班主任是合作关系,而非“分工”关系。目前,家长受多方面的影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推送优秀文章等方式,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与家长一起分享,引领家校合作,实现共同教育。

二、走进班会,助力合作

班会是班主任或班委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和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形式。班主任或班委针对班级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可以有效解决班级问题,推动班级整体进步,促进班级工作全面开展。同时,班会的开展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会的参加者不仅仅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通过邀请家长观摩班会,既让家长了解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又让家长明确目前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便于配合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助力了家校合作。

刚进初中的学生身上还没有褪去从小学中带来的稚嫩,教室里经常会发生一些不文明行为。小陶、小徐、小蒋三位同学在进入初中后不久,由于志趣相投、性格相似,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好兄弟,不管班级里的好事、坏事,只要其中一人参与,另外两个人也会毫不犹豫地参与其中,这不,一起“厕所”事件由此产生。由于学校改造,学生的活动区域较以前小了很多,学生下课后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厕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陶、小徐、小蒋三位同学经常在厕所“恶搞”,如(1)两个人多次拉着门把手不让另外一个人出来,导致那个人拼命拽门,厕所门被弄坏了好多次;(2)在厕所里长时间放水,极度浪费水资源;(3)大量浪费厕所里的纸张......诸如此类事情多次发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课间,这三位同学也不能停歇,经常打打闹闹、开玩笑、私藏他人的东西、损坏班级公物等。于是,班主任要求这三位学生开展了以“如何做个文明的初中生”为主题的班会,并邀请了他们的家长一起参与此次班会。此次班会主要设置以下几个环节:1. 由这三位同学共同主持《我要做个文明的初中生》的主题班会。2. 班级学生进行点评。3. 家长进行点评,主要从“文明”的角度进行观点表述并提出要求。4. 班主任进行点评并提出要求。

通过家长参与班会,是进行家校合作的模式一次尝试。此次班会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参与的家长一致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家校合作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有效延伸,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元沟通,有效合作

沟通是人际交流的基本方式,也是家校合作的重心。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教育成功的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笔记本留言、家访等一些传统化的家校沟通方式逐步被电话、微信、QQ等现代化的家校沟通方式已经逐步取代。现在班主任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沟通方式更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即班主任在发现学生问题时,可以通过电话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可以通过班主任发的实时照片或者视频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具体的实际情况等,以便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

小祝同学进入初中后,成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在后退,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做作业速度很慢,经常要到很晚睡觉。家长问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是否开小差等,孩子均予以否认。于是,家长跟班主任电话联系后,班主任开始多次留意小祝同学的上课情况。班主任通过两天的观察,发现小祝同学经常在课堂上睡觉、开小差、做小动作,甚至有的时候还要跟同桌讲话,影响他人的听课。于是班主任找小祝同学谈话。第一次谈话,班主任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小祝同学自始至终都不承认班主任指出的种种“罪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班主任用手机记录下了小祝同学的上课情况,并约谈了小祝同学的家长,班主任和家长与小祝进行第二次谈话。刚开始,小祝同学仍旧不承认,但是当班主任拿出照片、视频后,小祝同学不再抵赖。随同来的家长对小祝同学进行了思想教育并作出了要求,班主任也根据小祝同学的表现进行了教育。

教育就是服务,就是为每一位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家校合作的关系中,班主任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家长往往不敢对班主任提过多的要求和建议,但是班主任通过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多角度的沟通方位,多方面的沟通内容,与家长建立彼此良好的信任,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关系,以朋友的姿态与家长开展亲密合作,建立共同的育人目标,促进家校合作的和谐发展,及时给予专业的方法指导,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

在当今大力倡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应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可以受到来自学校、家庭两方面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教育各具特色,但目的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彩霞.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书育人,2019(2):1.

[2]史琴.家校合作中班主任应有"三态"[J].教学与管理,2018(35):1.

[3]叶金煜.核心素养下的家校协同[J].基础教育论坛,2019(26):2.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