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视阈下厄休拉·勒古恩思辨小说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陌生化视阈下厄休拉·勒古恩思辨小说研究

舒慧香

武汉东湖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212

摘 要】美国诗人、小说家厄休拉·勒古恩是思辨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打破了幻想文学的边缘地位,在西方主流文学界也名声斐然。本文以文学陌生化为研究视角,认为奇幻与科幻都是作家表达自己独特的人文关怀和伦理思考的手段,是一种陌生化,并从语言风格、文学手段、内容主题等方面分析勒古恩思辨小说中陌生化的体现,初步探讨作家何以凭借一己之力“将幻想文学推上高级文学的地位”的原因。

关键词】厄休拉·勒古恩;思辨小说;陌生化

一、前言

厄休拉·勒古恩(1929-2018)是西方幻想文学领域最令人瞩目的大师之一,曾多次夺得星云奖、雨果奖和轨迹奖等幻想文学界重要奖项,更于2003年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达蒙·奈特纪念大师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女性作家。更难得的是,她打破了幻想文学的边缘地位,在主流文学界也名声斐然,由于她的贡献,她被尊为思辨文学(speculative literature,又翻译为推想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当代文学评论家、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曾盛赞勒古恩超越了西方奇幻教父托尔金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并将她收入他所编著的《西方正典: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一书;2014年,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授予她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称她“打破了叙事、语言、人物和流派的惯例,超越了幻想和现实的界限,为文学小说开辟了新的道路”。

对这样一位影响力极大的女性幻想文学创作者,西方学界给予了她高度的关注,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便成了奇幻和科幻小说的第一人,得到了来自主流文学评论家、作家的认同,除哈罗德·布鲁姆之外,格瑞斯·佩里,加里·施耐德,约翰·厄普代克等人也都对她赞誉有加;现代语言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多次将勒古恩作为分会议题;权威学术期刊如《科幻研究》、《推想》等出版专刊对勒古恩及其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几十年来,以她为主题的学者专著和研究论文数目众多,在JSTOR输入她的名字,相关文献达到两千八百多条。

本文主要研究厄休拉·勒古恩何以以一己之力“将幻想文学推上高级文学的地位”,认为她的思辨小说中,陌生化手法和特征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勒古恩思辨小说的陌生化特征

2.1勒古恩的语言风格及其陌生化

文学“陌生化”的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转引自杨向荣 62)什克洛夫斯基最初阐述的是他对语言自动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认为自动化现象的实质是人们对事物的形式已经麻木、僵化;而艺术避免衰老、退化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追求“陌生化”,不断地更新我们对人生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到今天,“使对象陌生”是一个广泛探讨的话题,可以说,不管是经典文学,还是通俗文学文化产品都无法漠视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形式主义者所主张的陌生化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作为“文学巨人”,勒古恩的思辨小说之所以能让主流学界不再排斥、轻视科幻小说,首先是因为她的语言风格使她的作品充满了文学性。哈罗德·布鲁姆盛赞她是一位“精致的文体家”,在她的作品中,“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话或每一行都有共鸣”。《纽约时报》形容她使用“一种简洁但抒情的风格”来探讨道德相关问题。

由于她的诗人身份,勒古恩尤其重视语言的声韵之美,她说“文字意义和写作之美都取决于声音和节奏。” 即便是她的小说作品,她都经常使用拟声词、头韵、重复、生造的单词或名称、方言、各种节奏手段,而不仅仅是常规的押韵或韵律以达到声音效果。她在传授写作技艺时多次倡导人们在写作时大声朗读,“句子对不对,读出来就知道了。”因此,她的作品非常适合大声朗读,有文学语言之美。

勒古恩的语言风格简洁、优美流畅,她的奇幻著作地海系列小说犹如英雄史诗,措辞简朴古雅,其中包括大量箴言、诗行、歌谣,这在恶搞戏仿盛行、语言成了游戏之物的后现代,因其古朴严肃而显得格格不入,形成了别样的陌生化。试举一例,《地海巫师》开篇《伊亚创世歌》揭示了故事的主题思想及世界的自然运行之道,这是一首颇有哲理的小诗:

Only in silence the word,

only in dark the light,

only in dying life:

bright the hawk’s flight

on the empty sky.

惟静默,生言语,

惟黑暗,成光明,

惟死亡,得再生,

鹰扬虚空,灿兮明兮。

毫无疑问,这些诗歌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使读者阅读难度加大,延长了审美时间,达到了陌生化效果。

2.2勒古恩的小说技艺及其陌生化

勒古恩小说的陌生化还表现在她对传统文体界限的突破,她的小说不易分类:她赖以成名的科幻小说展示的不是传统硬科幻令人炫目的外太空高科技,而是要探讨人类社会问题;她的地海幻想系列经常被视为儿童文学而不被评论界充分重视,勒古恩本人很反对这种对儿童文学的处理,认为这是种成人沙文主义。实际上,她的地海小说不仅适合青少年阅读,成人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因为它们探讨的是不同年龄都会面临的问题。勒古恩以人类学的冷静态度将她的小说称为“思想实验”,旨在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可以说,勒古恩重视文学的教育功能,将教诲和道德传播视作作家的天职,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伦理严肃性。不论是奇幻还是科幻都只是她表达自己人文关怀和伦理思考的一种手段,为此她不愿自己的作品被贴上单一的奇幻或者科幻的标签,而倾向于将它们视作思辨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

思辨小说一词由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在1941年提出,历经发展、弃用和再次探讨,如今在国外,这个词已经成了引起人们广泛兴趣的热词。思辨小说核心文类包括科幻小说、奇幻小说、恐怖小说,这些文类及其亚文类的共同点是:不管是出于何种叙事目的—逃离现实还是与现实互动—它们都致力于给读者营造“认知疏离感”( cognitive estrangement),引导读者走进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找寻奇异感(sense of wonder)(金敏娜,唐伟胜105)。由此可知,这些类型小说的本质就是陌生化,力避人们已经熟悉的文学形式和套路,让作品以一种新颖的形态出现在读者面前,使之获得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金敏娜认为,广义来说,所有描写“异世界”的小说都属于思辨小说,而狭义的思辨小说则专指“入世”的思辨小说,它们关注的是社会现实,突出的是人类问题。勒古恩的创作,不管是科幻还是奇幻小说,都属于狭义上的思辨小说,她的目的是借助陌生化的小说形式,探索人类当前的社会问题,是严肃的文学创作。

从具体的文本创作来说,勒古恩也高度重视陌生化手法的运用。她的许多作品都呈现出不同寻常甚至是颠覆性的风格与结构特征。以她的代表作《黑暗的左手》为例,本书发表于1969年,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在当时非常超前,已然具有了后现代特征。不同于传统科幻小说(往往由白人男作家书写,按线性结构直截了当地讲述白人男主利用高科技进行外太空探索、征服宇宙的故事),本书采用了多人称视角,叙事形式包括档案报告、日记节选、神话记录、宗教语录、民族学报告和实地考察笔记。此外,人物的过往、故事的走向经常通过迂回、隐喻的方式揭示,比如,书中重要人物伊斯特拉凡的出身经历只在第六章对话中透露一二句,让人摸不到头脑;但是结合第二章摘自《炉边故事集》的内容,会发现该章实际上影射了伊斯特拉凡的过去;第四章关于预言的前人故事跟主角去找人预言的章节形成了互文关系;第九章记录的一个民间故事名为“叛徒伊斯特拉凡”,发生在伊斯特拉凡老家,讲述了很久以前他的祖先化解领地纠纷但被冠以“叛徒伊斯特拉凡”称号的故事,刚好伊斯特拉凡自己也因处理领土问题被当作叛徒驱逐,这也是种隐喻和互文。正如该书第一章所说,“这个故事并不全是关于我的,讲述者也不止我一个。……不过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都从属于同一个完整的故事。”(勒古恩 3)而她最具实验性质的Always Coming Home(1985)更是杂糅了诗歌、动植物草图、神话和人类学田野笔记,仿佛一本拼贴画。

不用直截了当的叙事、不用当时科幻小说惯用的线性化结构,勒古恩打破了传统,用陌生化手法加大了读者阅读文本的难度,迫使读者放慢阅读速度,反复推敲文字内涵,进而延长了审美时间,获得新的审美感受。

2.3勒古恩小说内容的陌生化

如前所述,西方主流学界几十年来都孜孜不倦地研究勒古恩及其作品,围绕她的研究角度涵盖了作者生平,作品的社会、政治、性别主题,作家技艺,乌托邦构建等多个方面,还有学者从道家思想,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女性主义,生态伦理等角度探讨她的作品。国内虽未能给予勒古恩与之相称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也在逐年增长,研究角度和关键词基本与国外重合。

由此可见,勒古恩作品蕴藏着严肃主题。根据德国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概念,“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转引自杨向荣 63)勒古恩将自己小说的场景、人物放置于广袤的外太空、遥远的异世界,人们或双性同体,或长着翅膀,或能施魔法,或能变巨龙,这些幻想元素都只是外衣,实际上是用陌生化这面镜子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式,引导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对被资本主义异化的世界进行判断,打破思想统治上的异化,获得真理性的认识(杨向荣 64)。

三、结语

勒古恩说:“作家是一个关心词语含义、所说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人。作家们知道文字是他们通往真理和自由的道路,因此他们小心翼翼、深思熟虑、恐惧但又喜悦地使用文字。通过用好语言,他们强化了自己的灵魂。讲故事的人和诗人一生都在学习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艺术。他们的话语使读者的灵魂更坚强、更明亮、更深刻。”这段话透露出她对语言技巧和艺术的重视,她一生多次强调作家应该慎用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同时她深感作家有义务通过文本与读者交流,作家与读者共同建构一个世界,从中寻求地球和人类的希望。正是由于她对作家职责的坚定信念,她对严肃题材的挖掘和陌生化,她的文学语言和技艺,使她成为幻想文学的大师,思辨小说的代表。当然,本文只是从陌生化的角度初步分析她提升幻想文学地位的路径和方法,厄休拉·勒古恩思辨小说的深刻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Bloom, Harold. The Western Canon.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14.

[2]Le Guin, Ursula. K. The Books of Earthsea: The Complete Illustrated Edition[M]. New York: Sage Press, 2018.

[3]Le Guin, Ursula K. Dancing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Thoughts on Words, Women, Places[M]. New York:Grove Press, 1989.

[4]Le Guin, Ursula K. Steering the Craft: A Twenty-First-Century Guide to Sailing the Sea of Story.  New York: Harper Perennial, 2015.

[5]厄休拉·勒古恩. 黑暗的左手[M]. 陶雪蕾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6]金敏娜,唐伟胜. 西方思辨小说发展历程[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 11(03): 103-107.

[7]杨向荣. 陌生化[J]. 外国文学, 2005(01): 61-66.                                   【课题项目】本文为武汉东湖学院2020年校级青年基金项目“陌生化视阈下厄休拉·勒古恩思辨小说研究”(2020dhsk010)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舒慧香(1984-),女,汉族人,武汉东湖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美国文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