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现代田园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研究

王,晨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68

摘要:现代田园城市具有丰富的建设内容,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新模式出现。本文以田园城市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解读其内涵与演变过程,总结现代田园城市在我国的实践经验,具体分析了田园城市理念在成都市规划的应用与重大意义。对于田园城市理论的现实意义从理念的局限性和对于中国发展的启发这两方面进行研究。虽然霍华德理论的研究集中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前,其理论中的要点对于仍在城市化理论发展中的中国仍有诸多借鉴之处,因此主动积极地吸收田园城市理论对于中国的城市理论建设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田园城市理论;生态田园城市;城市发展

第一章 霍华德田园城市的理论解读

1.1田园城市的内涵

霍华德针对城市中人口暴涨与资源供需极度不平衡等问题,对理想中的田园城市规划在人口、人居密度及城市而积等方而做出了一定限制。霍华德认为田园城市周边地区规划农田绿地、绿带等乡村因素,使整个城市与农村合二为一,互补互利,形成结构功能完整、自然生态平衡的城乡一体化城市。田园城市意在构建以公众利益为发展重心,具有综合功能的城市系统,组建全方位达到均衡、协调的聚集群体。

1.2田园城市的演变过程

自1898年霍华德首次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以来,田园城市的内涵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推动下,经历了初始界定、具体实践、内涵变化、回归和丰富的演变过程。

(1)初始界定

田园城市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在规划上,核心城市固围呈现出卫星城式布局,且城市用地与农田圈层交替布局,区内住宅呈现低密度发展特点,在城市发展上,城市规模较小且有所限制,不会突破外围界限,在城市体系上,城市之间是平等和自给自足的,且各个城市之间通过快捷公共交通连接,最终发展成为“社会城市”。

(2)具体实践

霍华德不仅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还致力于田园城市实际建设,先后于1903年和1919年在英国建设世界上第一座和第二座真正意义上的田园城市——莱奇沃思田园城和韦林田园城,开创了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先河。此后,随着田园城市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在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多个国家涌现以田园城市理论为规划建设蓝本的田园城市。

(3)内涵变化

田园城市的初始内涵为通过建立数个平等自足的卫星城,最终发展为社会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田园城市的内涵转变为围绕大城市,建立具备疏通大城市功能的卫星城。随着乡村与田园城市的协调发展,田园城市的内涵从城乡具有平等的发展权的角度出发,但这一平等发展权的观点在田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被慢慢淡化,使田园城市的关注点只剰下城,忽视了乡的发展。

(4)回归与丰富

在工业化的影响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机动交通工具的普及更肋涨了大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势头,令大城市的饼越摊越大,超出城区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

集市空间是公共空间,它可以是功能空间相对独立,还可以是多功能组合。在这种空间中,人们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同时,也担负着城市的各类活动和作用,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动态发展、动态变化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空间蓬勃发展,就是能够为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并提供公共交流的场所,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性、自发性活动的发生。而最能引起人们的生活空间,而恰是为了激发人们的生活、社会。各种市集,把生活的重点放在一片建筑和空间上,把城市的跳蚤市场活跃了,各种市味的丰富,夜市的出现,推动了人们之间的沟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第二章 田园城市在我国的实践经验

田园城市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其实践运用主要是编制的《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之中。成都市于2009年12月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旨在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布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陆续出台了《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世界田园城市规划纲要》、《“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导则》等一系列规划,覆盖了田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几乎所有的规划范围,构建田园城市规划体系。并确立“五大兴市战略”,即“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其中,“交通先行”体现了田园城市理论中的城市内部主干道路和支线道路等交通运输便利、城市之间通过快捷公共交通连接的内涵;“立城优城”釆用建立新城和优化老城的方式体现出“多核心、组团式”方式构建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的城镇体系的意图;“三圈一体”则巧妙地化用了田园城市"农田、住宅区、绿带等呈圈层布局"的内涵,将其分解为经济意义上的核心圈层、主体圈层和腹地圈层,强调了田园城市在经济上合理布局;“全域开放”强调了田园城市应当加强与外部经济体的合作,以高度的对外开放程度建成一座具有世界胸怀的世界级田园城市,这是对原有田园城市中“城市规模有限”的一种突破。

第三章 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规划的现实意义

3.1田园城市理论的局限性与不足

“田园城市是乌托邦”这一论断一直影响着人们对田园城市理论的认识。该理论的前提是对现实的批判表现在消除私人地产地租的方式上。他主张对于拟在该地建设的田园城市即城市——乡村磁铁的居民来说他们是托管人。城市地产既属于任何个人又属于某个委员会集体。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在思想上是要把农村与城市结合,在道路上是要在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折衷,并试图通过一种模型的示范力量,平静地、渐渐地达到他设计的目标。

3.2田园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蔓延,城市化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人口暴涨与城乡矛盾的问题日益尖锐,这使得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理论的研究在近现代取得较大的发展。

首先,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关于设立小市镇的标准值得借鉴。对城市规模的评定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指标:人口规模与人口密度标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标准;城市财政与就业的标准;交通出行距离标准。

其次,雷华德田园城市关于城市结构与布局的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农业用地既可以有开敞的绿色空间,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农产品。划定基本农田,不仅可以作为控制城市外延式扩张的重要规划工具,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了开敞空间。农田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而且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文化功能,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复合景观。

最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已强调了田园城市的初衷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产业是田园城市的“立城之基”,二者并不相悖。产城一体的最终呈现就是田园城市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

参考文献

[1]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宋逸.田园城市理论及其实践历史[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汪劲柏.发展型政府与大规模城镇开发的治理——“两次价值循环”理论的提出[J].城市规划,2016,40(6):14-22.

[4]田中磊.基于西咸线新区总体规划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再思考[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