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及优化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EPC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及优化方法研究

杨实君

中治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    400021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EPC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其管理模式也越来越先进。EPC模式是工程总承包企业按合同约定,承担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并对项目实施期间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又称为“交钥匙”工程。这种模式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可控、节约投资,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EPC模式逐步为全行业所接受,成为工程项目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理论概述,其次探讨了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就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对策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EPC工程管理模式;总承包模式;工程管理

引言

EPC模式主要是指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其在项目造价控制方面与传统总承包有较大差别。在EPC总承包模式下,造价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对项目成本控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如何有效管理造价是施工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理论概述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又称为“交钥匙”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或建设单位需要将建设工程内容发包给总承包商;总承包商需要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与施工等工作,承担工程工期、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责任,向业主或建设单位交付工程,保证竣工验收合格。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又分为EPC(maxs/c)以及EPC(self-performconstruction)这两种。其中,EPC(maxs/c)是指EPC总承包商最大限度地选择分承包商来协助完成工程项目,通常采用分包的形式将施工分包给分承包商。EPC(self-performconstruction)是指工程总承包商依靠自身能力来完成主要工作,如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而只有少量的工作由分包商完成。在该模式下,分包管理相对简单,但总承包商的压力较重。

2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之中,其优势特点和作用价值正逐渐显现出来。但是,部分实行EPC工程管理模式的承包企业未能及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架构和组织机构,致使该管理模式的作用无法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得以充分展现,制约了该管理模式在行业内部的进一步发展。健全专业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架构应有相应的制度机制、部门机构、人员配置以及明确的权责划分等共同组成,若无此类管理架构来运行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将无法确保工程项目设计、采购以及施工之间的有效衔接,会持续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同时也会影响承包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声誉以及市场竞争力。另外,管理体系应覆盖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及时跟进相应的施工总承包管理组织模式,若缺少这一组织模式,将无法保障承包企业各项管理措施办法的有效落实,也就无法体现出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作用和价值。

2.2责任与风险划分明确

EPC工程管理模式下,管理责任和建设风险得以明确划分,相关管理人员可在全面掌握各施工环节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并处理业主的反馈意见,为各项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打下基础。

2.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造价信息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不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所以造价信息管理工作必不可少。因为工程建设期内的费用有所不同,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方往往不重视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传递、管理信息方面也缺乏计划性与持久性,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分析与管理不到位。

3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对策

3.1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是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可靠保障。因此,承包企业应及时建立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相匹配的管理架构和组织模式,涵盖到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全部的工作内容,促使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在有制可依、有章可循的前提之下,规范化、严格化、科学化的高效开展。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体系应着重对各项工作之间的对接沟通机制予以明确细化,提高各项工作、各单位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业主方的联系交流,可有效减少因信息无效对接而出现的矛盾,将大幅提升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物资采购以及施工建设的质量效率,以此形成统筹协调的、互相促进的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环境。同时,在健全制度体系时应有效融合必要的保险管理内容,通过与社会信誉较高的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利用保险工具规避风险,以此提高管理制度体系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保险不仅能够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多一份的保障,也可在突发风险时降低承包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另外,在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体系中应强化对各项应急预案的有效制定,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合理快速地解决掉大部分突发情况,进而保证EPC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2强化风险防控管理

为高效顺利地完成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相关工作,承包企业应强化风险防控管理,树立正确且系统的风险防控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强化各项工作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以此促使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工作能够将各类风险隐患做到科学有效地防范管控。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阶段,应对合同细则予以细致入微地校对分析,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双方的权责划分,防止业主方利用合同漏洞故意寻找承包企业的麻烦。在设计管理阶段应对工程项目资料予以全面详实地商讨研究,结合采购和施工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以及市场环境的调整变化等,确保设计方案能够与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形成较高的契合度。

3.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

由于施工现场所涉及的原材料和施工技术相对繁杂,因此相关专业人员需要积极履行职能,方能保障各个环节的正常推进。尤其是在EPC工程管理模式下,大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时常出现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对此,总承包商就需要合理规划各项工作,厘清现场施工管理与各个方面的关系。并在施工项目正式开展前,挑选总负责人和各级分管人员,以实现对各项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同时,总承包商还应不断完善管理构架,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将现场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充分发挥EPC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使用价值。

3.4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思路

在竣工阶段,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要体现出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因此承包商需要在项目竣工审核过程中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例如,仔细审查施工图,明确分包方工作范围与工程量,扣除虚报部分等。另外,承包商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检查变更签证,保证工程量核算的合理性。对于新增的工程款项,承包商应该保证定额审查的合理性,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以保证结算工作的顺利推进。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变革的不断深化,EPC总承包集设计、采购、施工为一体的模式逐步显现生命力,传统模式向EPC总承包模式转变是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我国EPC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建设单位、总承包企业应该重视EPC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为推动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浩文,周冲,王兵.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

[2]庞俊韬.标准化装配式EPC项目实例研究与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16).

[3]张明展.浅谈构建EPC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方法[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