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的相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关于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的相关探讨

陈艳平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地铁作为我国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进一步完善地铁设施建设,推动地铁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更好地促进地铁运输的不断进步。本文立足于地铁车辆建设质量的提升,对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展开讨论,分析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探讨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相关工艺,为地铁车辆电气布线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保障地铁车辆电气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转。

关键词: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

一、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的原则

(一)均匀分布重量的原则

首先,在相同单元之内,地铁车辆应该保持一样的负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车辆进行牵引和制动,才能够让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保持较强的稳定性,这也是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二)便于安装维修的原则

在进行地铁车辆的电气布线组装时,应该注重组装的工作是否可以为后续的安装维修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由于地铁车辆中的相关设备量比较多、设备安装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留下足够的空间,这样才能够便于日后的维护和保养,才能够有效地延长地铁车辆的使用寿命。

(三)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地铁车辆的电气布线工作时,应该根据地铁车辆的具体空间大小和形状,尽可能采用平直布线的方式,这样能够有效地有效地减少布线过程中出现的迂回现象,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在布线工作中使用模块化的手段,有利于控制电气布线成功的成本,也有利于降低日后的维修保养成本。

(四)安全可靠原则

一般情况下,地铁车辆往往是动力分散类型的车辆。因此,在地铁车辆中进行电气布线时,首先应该考虑乘坐地铁的乘客的安全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为地铁乘客增加一定的防护措施。例如,在选购电缆时,除了需要仔细核查采购的电缆是否与建设标准相一致,还需要进一步检查电缆是否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是否得到过相关权威部门的专业认证。同时,在选择地铁车辆的电缆时,应该确保电缆能够承受125℃以上的温度,同时也应该满足无卤低烟耐火或者无卤低烟阻燃的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够确保后续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1]。在设计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的图纸时,应该控制好发热器件和电缆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有效地有效地缓解电缆老化的速度,也能够让电缆始终处于绝缘的状态之中。在进行电缆布线组装时,应该注重电缆的稳定性,确保即便是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电缆仍然能够保持在原位,同时还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放松措施进一步对电缆进行加固。

(五)车辆内部空间最大化原则

在进行电气布线组装时,应该充分考虑地铁车辆的车厢大小,尽可能为车厢留下足够大的内部空间,这样才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加宽广的车厢活动空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乘客的乘坐舒适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增加车辆的车载人数。

二、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分析

(一)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的设计

①设计流程

在设计前期工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地铁车辆项目有充分的了解,仔细研究相关材料和数据,这样才能够为电气布线组装图纸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气布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先对电气布线整体方案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进行拆分,对每一个模块中的具体结构和相关注意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行程相应的设计图纸,并且在每一份设计图纸上需要注明线束位置、电气设备出口等细节内容[2]。同时,在对第一列车厢进行电气布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车辆的运行情况进一步对电器布线的线路进行优化和调整,确定线束具体长度,同时形成相应的报告文件,以便在日后进行有效的对比和查找。

②设计思路

电气布线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端子压接,因此应该根据设计的具体流程对电气布线的走线方式和束线长度进行有效的确认。在确认设计图纸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首先,根据电气设备安装图和线槽组装图的内容,确定车体端墙内侧的线槽定位,随后再对出线孔进行确认。其次,需要对线缆长度进行计算。对地铁车辆图纸中的明确线槽内配线长度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推测出预留分线长度,并形成相应的数据资料完成保存。再次,根据地铁车辆的相关数据完成布线表的编制,并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将相关图纸信息变成相应的布线表。在布线表中要注明线缆类型、线号、线缆长度、线缆始端和末端、线缆走线方式、预留长度等[3]。最后,根据布线表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的布线施工,操作的基本思路如下:先进行下线,然后再组装线槽,再次进行布线,随后进行二次布线,最后完成端子压接。

(二)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的施工

①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对施工图和布线表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确认,对不同电气设备的电缆走线方式和走向进行审核,并且对各类电缆的数量、长度、线号、规格等进行审批,这样能够确保在后续的电气布线施工中始终根据图纸的相关要求进行。另外,还需要检查电缆是否存在扭曲、划伤、被污染等问题,如果出现上述问题应该及时清洁或者更换,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的质量。在正式开始施工前,还需要检查走线方式是否会对电缆本身造成损伤,如果存在这些问题应该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例如,线槽结合处的线缆应该通过包扎的方式实现有效的防护。

②施工过程

在进行布线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不同电气设备电缆之间拥有足够的相隔距离,同时确保不同线束之间的安装标准达到应有的需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应该至少相隔10cm以上,高压电缆和信号电缆之间的距离至少应该在20cm以上,低压电缆和信号电缆之间的距离至少应该在10cm以上,自律波电抗器进出线两端之间的距离应该控制在7cm以上[4]。如果在布线的过程中没有达到相应的距离标准,则可以使用整体屏蔽或者金属线管的方式来实现有效的隔离。如果布线过程中出现电缆需要交叉的现象,则可以采用垂直交叉的方式,同时施工时应该保持电缆处于平且直的状态,并服贴地安装在线槽之中,避免拉扯等错误现象,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的安全性。

③施工后处理

在布线完成之后,应该对布线进行有效的防护,这样才能够保证后续的相关施工工作不会对电缆造成损伤。一般情况下,采用凌空布线工艺完成的线束可以使用盘扎的方式固定在地铁车辆的车体上,这样能够避免缆线滑落,同时绑扎的位置应该与地面保持1m以上的距离,也不能与其他电气设备距离过近。在操作台和电气柜附近,禁止出现悬挂线束的行为,应该使用帆布包包裹好已完成的布线,并用醒目的标语进行提醒。同时还需要对电气布线进行有效的密封,避免雨水或灰尘进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优化地铁车辆的电气布线组装工艺,能够进一步提高地铁车辆的电气设备安装质量,促进地铁车辆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施工人员应该严格遵循相关工艺流程和设计图纸,不断提高布线的效率和水平,为地铁车辆的稳定安全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奎,张优,熊一鹏.一种新的预布线方法在地铁客室控制柜上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9):45-46.

[2]卢奎,魏衍成,李章,贺达廷.地铁司机室控制柜预布线工艺方法推广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20,27(01):30-31.

[3]李晓龙.地铁车辆电气布线组装工艺分析[J].门窗,2019(18):213.

[4]王在伟,何在田.城轨车辆电气布线模块化组装工艺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9(0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