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陈晓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611100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接收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64例患者。对照组给以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以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LB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Hb、AL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b、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着重大意义,能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

  随着现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活不规律,如过度的夜生活、过度的吸烟、在电脑和电视前久坐、缺乏体育锻炼,所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现代人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出血的几率比往年多,若同时合并有其他疾病,如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如合并房颤、卵圆孔未闭,、以及免疫性疾病、血液病、或先天性疾病,这些都与脑出血病情的发生和加重密切相连[1-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务人员给予患者的有效营养支持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特点,并且对营养支持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是患者的恢复质量得到提升,通过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恢复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次研究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接收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探析急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且取得较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中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间接收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实验对象,应用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有64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31.8±2.4)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年龄(31.6±2.8)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以肠外营养支持,在对患者进行喂养时期给予患者足够的热量支持,患者热量喂养标准需按照30~35kcal/(kg·d)计算,患者的氮量喂养标准按照0.15-0.20g/(kg·d)计算。在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给予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可以采用鼻胃管喂养方式,将患者头部抬高30度营养液,选择瑞代肠内营养乳剂为患者提供的灌注剂量为500-1000ml。

    实验组给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24h中通过鼻胃管插进肠内,并给以营养支持,一些患者则加以静脉营养,应用连续性以及间歇性两种方法,依据操作准则,从鼻部插进胃管,在胃内固定后,将营养物质的浓度依次从低提高到高浓度,份量提高到11280~1900ml/d,观测先提升份量后没有异常,则再提高浓度。

1.3 评价标准

   应用本院自制表格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ALB情况进行记载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达,行t检验,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Hb、ALB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Hb、AL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Hb与ALB水平分析

组别

Hb(g/L)

ALB(g/L)

干预前

干预后1周

干预前

干预后1周

对照组(n=64)

65.51±3.13

70.21±3.21

23.11±3.20

27.03±3.02

实验组(n=64)

65.50±3.09

77.89±3.05

23.12±3.21

31.25±3.38

T

0.0160

12.2643

0.01560

6.5833

P

0.9872

0.0000

0.9876

0.0000

3讨论

早期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伴随存在脑组织损伤的情况,由于脑干和脑半球组织受到损伤后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进食,同时还制约了患者的康复治疗[3]。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疾病后,患者机体容易出现应激性的高分解代谢,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抑制高代谢分解,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出现的应激性溃疡。

由于营养灌注方式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恢复会产生极大的差异,尤其是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营养关注在短时间内与肠内营养无明显差别,而肠外营养支持的长期应用,十分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肠粘膜萎缩和感染的情况。相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患者的营养辅助中,有助于保障患者肠黏膜细胞结构和人体内脏的血流稳定性,使肠粘膜细胞发挥其正常功能,对于改善患者的肠道机能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

肠内营养支持的营养灌注模式更加符合人的生理自然特点,能够有效避免在营养支持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功能受到损伤。通过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患者的氮平衡,避免患者出现肝腹水和肝脏感染,甚至是肝性脑病的发生,肠内营养支持直接将营养乳剂通过鼻胃管灌注于患者的胃部,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产生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有着重大意义,能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樊聪慧,赵庆忠,张黔,宋卫东,万健. 采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23):6413-6417.

[2]徐甲芳. 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0,30(04):45-46.

[3]张磊,吴迪,杨金红.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ICU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20,33(14):93-94.

[4]施婉露. 重症脑出血患者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20,(05):577-578-579-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