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研究

/ 2

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状研究

刘爱萍  ,张莎莎 ,呼晓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人传人的文化,采取的是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它是以人为载体、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体、以人为活体的文化。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核心、最关键、最要害的环节就是保护传承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当代传承、代代传承。毫无疑问,传承人问题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进行详细、系统、全面的调查,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现状,传承现状,以传承人的视角挖掘非遗传承存在的现实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制定相关的措施,为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寻找技艺存活的方法,也为非遗项目留下更多鲜活的影像资料、挖掘更多的技艺精髓。

一、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现状

截止到2021年底,我市共有市级以上传承人249人,其中去世27人取消9人,现存213人。国家级传承人4个,分别是: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传人秦玉峰,鱼山梵呗传承人释永悟,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李玉成,东昌木版年画传承人栾喜奎,省级传承人34个分别是:莘县温庄火狮子传承人任保存,冠县查拳传承人王秀芬、沙宗朝,冠县郎庄面塑传承人郎秀才、李保,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传承人秦玉峰,东昌木版年画传承人黄贤尧、栾喜奎、郭春奎,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王心生、李玉成、路宗会,临清架鼓传承人洪玉卿,鱼山呗佛教音乐传承人释永悟,八角鼓传承人李以章、逯焕斌,临清贡砖制作技艺传承人景永祥,聊城杂技传承人王峰,冠县柳林降狮舞传承人杨乃让,阳谷木雕传承人王传成,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王树峰、杨咏梅,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元杰、梁成贵,东昌澄泥烧制技艺传承人郭太星,鲁锦(东昌古锦)传承人梁平,阳谷石佛鲁庄造纸传承人鲁清田,东昌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孙金龙,聊城梅花桩拳传承人孟昭力,伞棒舞传承人崔合生、聊城义安成高氏烹饪技艺传承人高文平,东阿二郎拳传承人于庆芝,茌平剪纸传承人黄玉华、董月芹,张鲁查拳传承人郭连成。

以上述传承人为调查对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老龄化严重多数生活在农村,仅靠手中所掌握的技艺很难维持生计,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多数项目面临濒危失传的境地。为使这些优秀的遗产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代表性传承人得到妥善保护,我市各做了不懈的努力,对其采取了有力的保护措施。

二、近年来关于传承人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开展田野调查、积极组织申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级名录

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市、县、街、村四级普查组织机构,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查工作网络,通过开展田野调查、集中普查等方式,对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全面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将传承人资料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建立了本市四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名录。同时根据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完成各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不断完善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档案室,壮大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二)探索产业化路子,拓宽传承渠道,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生活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为家族传承,所掌握的技艺过去是一家人解决生计的主要手段,但在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落后的观念、做法和生产方式导致创新性成果转化效果不明显,致使参与者不多,大多数项目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后继无人的濒危状况,要想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首先要解决传承人的生计问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多种途径对非遗传承人给予各种扶持,对已经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给予经费上的补助,用于日常教学收徒购买道具开展活动,鼓励其带徒传艺,使他们能安心从事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鼓励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工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制作做工精美又不失传统的工艺品,使传统工艺慢慢向市场转变,使之得到生命力更强的可持续发展,将传统技艺融入当代生活。同时加强网络和现代通讯工具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如新开淘宝网店,微信营销等,促进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非遗传承与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特别是针对对年青的传承人,不断为其创造学习交流机会,鼓励其参加省内外展览展演动,为其搭建经济创收平台。如今,不少传承人通过非遗传承活动及相关产品售卖提高了生活水平,并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

(三)多措并举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知识水平。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扎根农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我市在对全市非遗传承人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他们掌握技艺的情况分别给予不同的引导措施,创造其交流提升的机会。对于聊城剪纸、东昌葫芦雕刻等传统手工技艺类传承人鼓励他们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纳入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校园活动中融入非遗的内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高等学校或者中等职业学校合作,鼓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到学校兼职任教,如今金氏古筝、郎庄面塑、东昌木版年画等项目都与聊城幼儿师范学校签订了授课协议,借助院校的师资力量,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我市各县市区每年都邀请专家举办非遗相关讲座、组织传承人参加市级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通过这些活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业务水平,帮助传承人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中华民族创造力的认识,深化了对自身所传承发展的非遗项目的认识,提高了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的再创造能力,促进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途径宣传教育,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省内外举办的各种的各种展览、展演及培训等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在中小学开办非遗兴趣班,开设非遗知识讲座或校本课程,加强传统文化的在青少年群体间的宣传和普及。近年来我市联系如电视台,聊城日报等各种新闻媒体,利用融媒体、公众号、视频号等公共媒体普及非遗保护知识,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市级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提升传承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五一,十一等节日平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等活动,展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创作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提升了传承人的社会地位。

三、关于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意见与建议

   1、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体系

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中对于民间文化成果的保护还不够完善,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专有权相比较,民间文化成果并没有被列入法律保护的范畴。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行政法律制度, 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创新性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2、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的投入

近几年,我市拨出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对于各县非遗保护工作来说仍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非遗经费投入势在必然,只有资金有保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为生计发愁,才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政府来说,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以加大财政投入为保障,强化各项政策扶持,抓住国家、省、市、县各级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契机,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本文为2022年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状调查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NDZD202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