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分析

涂钰梅

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4

摘要:时代的发展进步,带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变革,借助大数据提供的组合信息,在集成数据与资料后,可利用特有的信息网审计模式,使得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效率急速提高。其中经济责任的界定、法律制度评价、资源配置等均在大数据的牵引下获得了优化,但由于国有企业对经济责任的审计重视度不够、理论化研究繁琐,缺乏行而有效的大数据审计体制,就使得国有企业的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难以与大数据衔接,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不足,进而提出相应的大数据支持审计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

传统国企的审计多以记账审查、现有项目核对、账目数据分析等形式展开,不仅对人力的需求较大,在审计中也难以挖掘深层次的数据错漏,审计工作难度颇大。在大数据时代到来后,国有企业审计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借助电子数据覆盖相应审查内容,更全面的、快速的展开对账目的审核,使得审计能够实现系统性、标准性价值,并有助于挖掘出深层次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时借助大数据反馈内容,调整并补充审计资源。

一、大数据模式下的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1.1审计思维系统化

国企审计路径的单向化延展,使得相应核对账目、具有联动效应的数据无法被及时的囊括,大数据为先导,则可将相应的审计路径串接起来,归集国有企业内部的领导责任、外部的社会项目,在时间跨度、审计内容连纵后,更快速的捕捉到领导经济责任疑点,通过多次的数据核实,精准的把控疑点线索,整体数据在电子板块中被转换为趋势图解,并进行了项目执行经过的风险评估,通过潜在的数据规律发现,能够快速的结合国企的政策收集数据证据,在审计中更容易界定领导经济责任,实现责任的详细划分。大数据审计由于将思维贯通,从局面到大局逐步的推波助澜,使得数据深层次的错漏被挖出,最后又能够回归到整体的审计思路上,就使得领导经济责任不被掩埋,可精准的揪出。

1.2审计方式总体化

国企在历年来的审计中,由于数据较为庞大,通常会结合领导经济责任的问题苗头,进行抽样审查,无可避免抽样审查中的随机性,审计中若存在些许的人为偏见,那么审计的结果与分析的路径也会有所偏离,为保障审计后的责任落实,借助大数据搭建区块链,能够针对某一国企项目、国企活动、国企经济责任,展开全数据采集、大量数据集中归拢,并从表层次到底层次,逐步挖出有价值的信息,补充审计中的漏洞。

1.3审计内容多样化

国有企业的审计涵盖的内容较多,信息量较大,大数据审计需能够从综合层面、细节层面,展开数据的编码,从而对国企的主营业务、领导责任下的管理经费等实现多工具分析,将审计中领导经济责任的财务问题与业务问题衔接起来,对业务领导经济责任、履职领导经济责任、经济效益领导经济责任多样化数据归因,通过图层、影响、HTML、日志等模式,保障领导经济责任无可遁形。

2.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2.1审计任务繁重而人力薄弱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产代理机构,资金运营设计的问题较广,审计中必然要面对较为庞大的数据、较为繁重且繁琐的任务,虽然有大数据作为支持,也由于国企在审计环节人力资源不足,尤其是大数据应用专业人才的欠缺,导致领导经济责任无法在短时间内确认,且后续结合大数据信息进行收入合法性、经济活动合规性的核对时,由于人员部署不合理,会导致审计中缺乏客观评价。

2.2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足

领导经济责任的施行中,部分国企部门人员的认识不充分,配合度不高,审计期间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存在抵触、消极、懈怠的情绪,不但没有利用多次审计寻找国企内部经济运作的问题,查漏补缺国企经济资源的运用方案,反而对自身的责任工作过于自信,认为不必审、不要审,对审计缺乏信任,使得审计工作中存在人为阻力,审计后相应责任范围较大,难以落实到具体,也没有基于审计的疑点深挖,对于审计问题背后的缺陷缺乏自省意识[1]

3.大数据时代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开展建议

3.1审计机构独立开展工作

审计工作对于国企来说具有监督职能,审计开展中,借助大数据应实现非接触性信息收集,避免受到其他部门或领导的影响,转移审计的思路。审计独立组织后需在各部门工作的基础之上、之外开展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能兼任多个职能,应招纳具有大数据审计能力的人才,争取形成审计、其他部门之间的隔离空间,通过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大数据审计始终具有独立性。如审计人员访问数据应有权限,不允许私下拷贝复制信息外传,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传输等均应被网络监管[2]

2.2完善领导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评价需客观、实事求是、有明确的证据或依据,实现大数据下的定时定量考察标准,不仅要对经济成果展开审计,还需对经济运用途径展开分析,保持审计的全程化、完整化。审计意见应中肯,结合领导的申辩陈述,最终多角度的评估与评价,注重指标的量化。如在审计可视化结果中,通过“脱敏处理”,避开领导隐私信息,缩短隐私数据占比,增加经济运用追踪信息的比率,审计中可建立“数据安全域”实事求是摒弃私人影响展开对领导的综合考察。

2.3圈画审计对象经济责任范畴

大数据审计可形成周期性,通过审计数据的结构化多源数据处理,应合理的圈画领导责任范围,以便于在经济责任划分上落实到人,期间应利用大数据进行责任板块的区分,集体、个人责任有所标识;直接领导与主管领导的责任有特征性体现;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的责任应划出明确界限,借助大数据的多空间存储不同的审计信息,避免审计中责任的混淆[3]。使得被审计领导更自愿配合工作,审计中积极补充信息。

结束语

大数据审计的卓有成效,需纵深覆盖入国有企业的审计制度中,融合信息审计与国有经济责任制度内容,打破传统国企权利过于集中、审计多于单调的壁垒,紧密围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合理利用大数据构建国有企业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结合常见的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获取大数据的科技动力,提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新标准。

参考文献:

[1]叶青. 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 2020(16):2.

[2]朱勇. 大数据环境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于永梅. 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措施分析[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