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

张东旭

郑州中建深铁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迅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在如何全面领会、准确理解《办法》和《意见》的精神,以及如何抓好《办法》和《意见》的落地执行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如何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在“事前预防”和“主动式”管理方面的作用,进而加强风险动态辨识和管控、加强风险现场运用与实践,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强化和深入风险分级管控,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亟需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双重预防机制;构建要点

引言

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完成其运输服务使命的前提,其贯穿于城轨系统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和运输服务的全过程。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提升服务效率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事故仍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究其原因,在于旧有的“事故驱动、应急善后”的“治已病”被动式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急需构建“风险管控、超前防范”的“治未病”主动式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关口前移、精准监管、源头治理、科学预防”,由事后处理为主转为事前预防为主。

1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建于成熟繁华的大都市,多为地下工程,要为大流量人群服务,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工作的难与繁。

1.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复杂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建于繁华的大都市,也即平原地区,河流众多,地层多为黏土、粉质黏土、粉细砂、细砂、中粗砂、卵砾等松散地层,地下水丰富。

1.2周边环境复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多为繁华成熟社区,地面和地下的建(构)筑物众多,包括高层建筑、需要重点保护的文物建筑、市内交通设施、铁路、桥梁、通信光缆、电缆、给水管、热力管、雨水管、污水管等。

1.3社会影响大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周边建筑密集,交通繁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如地面塌陷、管线破裂、交通设施破坏等,必然会对许多设施、单位、人群产生影响,大的人流量也容易放大事故效应。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为建设主动安全管理体系,提升系统安全水平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受限于城轨系统内部构成复杂、岗位繁多、建设理念不统一以及诸多历史原因,建立的主动安全管理体系存在诸如管理不闭环、风险和隐患精准度低、安全数据和信息利用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导致整体上不成体系现象的发生。

2.1管理不闭环

在主动安全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的梳理是重中之重,但是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说,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安全管理和生产部门之间关联性较弱,日常运营时相互之间缺乏联动。同时伴随着安全管理业务流程设置不完善,岗位职责不明确等原因,最终导致了安全管理部门指令下发后不能及时反馈,现场基层信息上报后没有进一步指示,风险隐患和事故台账不完整等管理不闭环问题的发生。

2.2风险和隐患管理精准度低

目前全国或行业范围内没有就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方法做出规范,导致各地方法不统一且以主观判断为主,不能量化、客观地对风险和隐患进行评价分级。最终不同人员辨识出的风险和隐患种类、数量和等级存在极大的差异,影响了相应管控措施的精准施用。

2.3安全数据和信息利用效率低下

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在历史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事故、故障数据,并且在运营时还会实时产生海量的运营安全信息。目前多数城市轨道交通公司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利用效率低下,特别是缺乏信息化的利用手段,严重制约了主动安全防控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历史事故、故障数据方面,仅做了简单的归档处理和浅层次的原因分析,没有沉淀到风险和隐患管控措施制定以及实时安全问题的处理中。而在运营安全信息方面,主要问题在于现场感知到的信息向上传输困难、传输过程损失大,导致了管理部门对现场情况了解不清晰,制定的措施精度差、考虑不全面等现象的发生。

3提升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建议

3.1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现有体系、日常工作密切融合,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抓重点、抓关键,通过安全标准化的自评和持续改进提升双重预防机制的效果。

3.2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建设一个高质高效的安全信息化系统,实现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信息化融合;建立隐患统计分析模型,总结分析现场安全规律性因素和事故事件苗头性倾向,充分发挥信息系统自动化分析和智能化预警的作用,实现双重预防机制动态运行。

3.3系统补齐运营防灾救灾工作短板

为有效应对恶劣天气、老化设备电气火灾等安全风险挑战,要深刻汲取行业险性事件教训,围绕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等,系统研究制定针对性的补强措施。

3.4落实外部联动协作机制

在汛期恶劣天气预警条件下,及时对接消防单位,提前做好应急保障准备,将全线重点防汛薄弱点列为消防重点保障对象,确保出现险情时能及时处置。深化警企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平安地铁”,警企联合开展对反恐重点目标及安检的专项整治。

3.5智能运维体系建设策略

结合企业发展实际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专业建设”的建设策略,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建设路径逐步完善西安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体系,最终形成设备安全可靠、人员精简高效、成本效益可控、应急保障迅速的运维管理新模式。数字化阶段实现以下目标:(1)运维信息数据化:通过手机APP、手持终端等,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现有日常手工台账及作业记录统一转变为数据化信息。(2)生产作业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将日常生产管理、资源调配、人员管理等工作流程实现信息化转变。(3)设施设备标签化:通过二维码、物联网等电子标签技术,实现设施设备资产管理标签化,与运维终端设备实现信息互联互通。(4)设备装备智能化:以运营需求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建立西安轨道交通设备运维子系统级设备自身监测指标及标准,同时制定数据标准化规则,将其纳入设备采购需求,指导轨道交通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阶段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设备巡检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视屏分析技术等技术,利用车载监测设备、远程机器人、视屏监控、无人机等实现设备状态自动化巡检。(2)资产状态可视化:利用BIM、GIS、3D等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设备资产状态远程监控、可视化展示。

结语

智能运维建设需制定与其相匹配的数据标准,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分级分类管理办法,以维修子系统为单元明确设备系统数据采集类别和数据采集周期,规范设备采购及运维数据治理。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应加快推进生产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设施设备检修作业数字化转变,形成有效数据储备,同时从设备维护管理需求出发制定适应于智能运维可视化的设备设施BIM、GIS、3D交付标准,为运维可视化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标准:GB/T51310—201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GB50715—201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 王志华,地铁车站运营安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