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名著思辨式阅读方法阅读古典名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如何利用名著思辨式阅读方法阅读古典名著

张瑞营

舞钢市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舞钢    462500

摘要:“思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时,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使学生在初步领悟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名著的人文精神,对作品思想、主旨、语言文字等思考辨析,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启示的教学过程。伴随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落实,我国中学语文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与名著阅读相关的题型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但现阶段教学对“名著导读”不够重视,只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样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在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探索如何利用名著思辨式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去阅读古典名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名著阅读;思辨式阅读;阅读方法;古典名著

前言: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都是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得以保存的珍贵财富,阅读这些名著,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相较于普通的文学作品而言,名著内容架构及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情感表达都更加别具一格,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辨性阅读方法,针对于名著中的情感以及人物和语言等多种内容进行认知与体会,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能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一、开展名著思辨式阅读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中学语文非常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学者和教师们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想要探索出一条实践性强、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名著阅读之路。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的“思辨性阅读是走向真知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受到众多语文老师的认可。初中生对名著的阅读还停留在传统的浮光掠影的粗浅式阅读,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更谈不上对人物、情节及写作目的的辨析。提高名著思辨式阅读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激发学生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但是现阶段,一方面,初中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目的和意义仅停留在较浅层面,对思辨式阅读名著的方法认知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年龄阅历对某些名著的理解分析思考缺乏深度,目的比较单一。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呈现功利性、肤浅性、随意性、碎片化的特点。因此,学生用思辨式阅读名著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名著思辨式阅读教学使个人的好恶与体验退居其次,让阅读突出深刻的思考和明确的辨析。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发展学生思辨性阅读的习惯,培养明确辨析的阅读能力等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式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如何利用名著思辨式阅读方法阅读古典名著的策略分析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

古典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筛选后淘的真金,是文化的积淀,也是对于社会、人性等的表达。但古典名著一般篇幅较长,生僻字多,难以理解,很多学生不想读,不愿读。因此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创设一个阅读情境,让学生针对名著中的故事设置相应的主题与其他学生设置的主题展开对比,然后再去评价哪个主题更加符合于名著内容[2]。通过创设主题情景,激发同学的思辨意识。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名著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这个过程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名著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在后续的阅读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对名著阅读内容理解的更深入。例如《水浒传》,这部作品以杰出的艺术描写,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统治阶级的罪恶,展现了人民群众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塑造了起义英雄群像,客观上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原因。《水浒传》的艺术特色极为突出,最吸引读者的是它塑造了一系列超群绝伦、形神兼备而又面目各异的栩栩如生的传奇英雄群像。其中林冲、鲁智深、武松、吴用、阮小七、张顺等,更是个性鲜明,特点突出,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作者刻画人物,注意在人物的身份、经历和不同遭遇中刻画性格特征。同时,作者塑造人物体现了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使梁山英雄既神通超群,又真实可信。而在这些内容映入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这段故事的价值,从而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于故事情节设置相应的主题。通过这种创设主题情境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在情境之中,发掘出作者写作时候的意图,并且通过多个主题在名著之中找寻答案,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逐步拥有良好的推理能力与领悟力。虽然对于一些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主题设置会影响到名著的整体阅读主线,然而学生通过自身的思维研究才能逐步对于阅读产生良好的兴趣。因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之中,教师对于学生开展思辨式阅读指导的时候,要将主题情境创设的模式运用在整体阅读教学过程中,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二)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首先需要通过问题创设的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使设置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在问题设置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对于名著的相关内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以此为核心,将名著中的场景以及事件或者人物特征当作问题的核心,通过这种问题设置的模式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辨意识[3]。例如:《西游记》这部古典长篇名著,给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而惊叹不已。在阅读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西游记》中的沙僧是个才能平平的人吗?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的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可以让同学们互相讨论,并说明自己的观点理由。有些同学可能认为沙僧是一个才能平平的人,他协助猪八戒捉拿黄袍怪,仅几个回合就被抓走了,银角大王来捉唐僧,他虽奋力抵抗,但很多被制服了,因此说沙僧是个才能平平的人。当然可能有些同学并不这样认为,他可能会说,在流沙河,孙悟空和猪八戒联手都收服不了他,说明他本领高强,取经路上,沙僧经常协调团队内部的矛盾,这种能力时孙悟空和猪八戒所比不了的。每个同学的理解不一样,结论肯定也不一样,但同学们在交流讨论的时候,在阐述组织语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由此可见,用名著思辨式阅读方法阅读名著,通过在阅读名著时,给学生设置问题,能够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情节,而能够通过阅读及思辨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教师在开展思辨性阅读指导的时候,要围绕阅读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辨能力,设置问题的时候也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就是问题要与名著内容具有密切关联;第二则是问题要突显出交互性特点,让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自身脑海中的问题和名著内容形成互动,从而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更加细心[4]。第三,是问题设置一定要尽可能的简洁,容易理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提升,通过这三个原则的问题设置,就能够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阅读活动的开展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思辨式阅读方式在名著阅读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品的核心思想,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进行指导,并在指导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在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延伸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罗雅文,任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困境及应对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01):37-43.

[2]姚金凤.以《西游记》为例谈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方法的指导[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6):23-25.

[3]何雨琪.“最是书香能致远”——全民阅读推广名师徐雁的文学名著阅读观[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2,42(01):72-76.

[4]徐爱红.情境任务写作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上),2021(07):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