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思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思路探讨

刘红彬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071051

摘要:进入汛期,意味着进入了强降水集中期,降雨强度更大、历时更长,突发洪涝灾害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尤其是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旱涝灾害不断出现,对抗旱排涝、抗洪抢险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新形势下的突发汛情,亟需提高抢险队伍防汛应急抢险技能和处置能力,以利于更迅速高效地开展防汛抢险工作。

关键词: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策略

1防汛应急抢险能力问题分析

1.1自主创新不够,现代科技应用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抢险队伍对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力度不够,缺乏自主创新,尤其对如何使传统抢险技术与现代化机械抢险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抢险机械的高效率研究不够。

1.2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和变革,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也在推进。但是,现阶段防汛抢险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防洪抢险任务的下达,部分物资设备的数量、性能、运输和人员配置仍沿用传统方法。现场情况报告、救援计划的调整、设备运行情况以及各部门的协调调度,有时由现场救援小组成员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逐级上报。有时,指挥部无法直观了解救援现场的复杂性,无法掌握实时救援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导致调度不及时,信息相对滞后,有时,救援结束后,仍采用传统方法从相关人员处收集救援数据,时间慢,容易丢失。

1.3救援人员的观念和意识落后,救援方法广泛

基层防汛抢险人员文化水平低,观念和意识落后,缺乏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难以满足防汛抢救的需要。此外,救援方法广泛。一些救援人员不具备“减少损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救援意识,在紧急情况下鲁莽的救援方法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此外,一些救援材料不环保,如土工膜、编织袋和救援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不能回收或降解,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2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对策

2.1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修订和完善的重要性不亚于预案的制定,只有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才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一是立足实际,扎实修编防汛、抗旱、城市内涝等应急预案,使其在突发性水旱灾害事件时,更好指导防汛抗旱工作,保证抗洪抢险和抗旱救灾处置工作迅速、有序进行,提高处置工作效率和防汛能力;二是通过开展针对性的防汛应急抢险演练,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突出预案体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鼓励行业探索创新

防汛抢险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做好行业的创新规划,宣传创新发展的理念,引导建立宽容的行业创新环境,鼓励行业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防汛抢险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抢险队伍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创新模式,由抢险队伍根据实践要求提供创新思路,再由水利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利用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强大的科研能力进行发明创造,实现科研能力和推广应用的有效融合。抢险队伍要根据自身情况创新演练模式,变情景演练为实战演练,变单独演练为联合演练,切实提高演练效果。另外,要大力推广应用险情预测、检测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2.3推进防汛应急抢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推进水利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防洪抢险方面,一是优化设计和重构,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设备,淘汰或更新旧设备,以先进设备取代旧设备,用先进材料和配套设施取代旧设备,运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提高防汛抢险设备运行和人员配合能力,提高防旱抢险工作的先进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防汛抗旱抢险提供现代化的基础保障;第二,构建智能救援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无线宽带、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救援信息系统的结合,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智能管理,帮助救援管理达到“智能”状态,使应急救援管理、服务和决策工作更加精准,动态和智能。智能抢险系统的建设可以对抢险队伍的人员、设备、物资进行模块化管理,既能满足日常设备维护、物资仓储和人员安排,又能在防洪抢险过程中进行高效精细的管理、调度、汇总和归档,从而实现对抢险现场作业环境、设备运行和以往抢险问题的准确掌握,逐步满足水利现代化的要求,这是智能水利的要求。

2.4注意防洪和预警

防洪预警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预测区域防洪工作,而且可以在洪水灾害来临时通过对防洪预警工作的分析,部署相应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全面加强防洪预警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给群众造成的损失。在防汛过程中,水利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良好、实时、开放的通信平台或通信模式,通过气象部门的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掌握区域气象条件、降水量和降雨量。水利工程中应提前安装水位计、水位探测器、水位传感器等设备,以实时采集降水和降水时的水位。如果水位超过规定水位或接近标准水位,可以快速进行预警,以便于后续制定方向计划和救援。

2.5优化完善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良好的材料和设备是救援队参与救援的必要工具。一方面,对于常规传统材料和设备,根据防洪材料和设备储存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对防洪材料和装备进行全面调查,按定额预留数量,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报废,及时补充更新,优化材料设备储备类别;对于社会市场容量大、运输方便的材料和设备,应采用社会化储存方式,并与有实力的生产企业签订协议。在汛期,生产企业应代表生产企业储存一些材料和设备。紧急情况下,应直接提货,先用后结算;对于少量稀缺、高新技术材料和设备,可根据定额储备数量储备更多,以确保使用。另一方面,应定期维护材料和设备,使其保持良好性能,并确保在关键时刻可以拉动、播放和使用。

2.6倡导绿色思维

首先,要大力倡导“尊重自然”的绿色救援思维模式,树立“防洪救援不能两次破坏自然环境”的意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其次,应改进传统的救援技术和方法,以减少物质损失和节约资源。同时,应尽可能使用新的环保材料,以满足绿色发展的需要。第三,完善广泛的救援方法,制定详细合理的救援方案,完善救援施工程序,避免破坏其他自然资源。

2.7健全完善部门间衔接配合工作机制

相关部门要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配合紧密的职责体系,形成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指挥体系。在汛期,收到抢险指令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形成抢险合力;在非汛期,积极组织开展或参与有关部门组织的防汛抢险演练,加强与地方相关水利、供电、消防、医疗、交通等部门的联系,与各方专业力量或社会应急力量统筹合作,发挥好防汛抢险行业优势,磨合机制,查漏补缺,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处置有力。

结论

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提升防汛应急抢险能力的举措势在必行。各防汛应急机构在持续构建完善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体系基础上,通过不断推进应急抢险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增强防汛抢险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提升抢险物资设备保障,健全完善部门间衔接配合工作机制等有效措施,促进防汛应急抢险能力提升,以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震.浅谈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12):41-42.

[2]杨永艳.黄河防汛抢险保障能力的措施探讨[J].基层建设,2020(1):4.

【作者简介】刘红彬,男,1978年1月20日,汉,河北保定,大学本科,讲师,高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