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环境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蒋卫平 ,何力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

摘要:高校工作室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学生容易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理论学习中,而忽视个人实践能力的提升,这是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高校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质量,对高校课程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对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环境设计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视域;环境设计;课程教学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专注于建筑室内与室外空间环境的表达,通过功能空间划分、路网流线布局、景观要素应用、造景手法表达的综合手段,形成对所设计场地的整体安排。此过程中,应用到众多理论知识点,既包括空间布局、景观要素(水体、植被、铺装、小品、标识系统等)的应用,美的法则(如节奏韵律、对比平衡等)的遵从,还包括生态的表达,声光电知识的融入,低碳、环保、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应用,建筑构造、结构知识点的运用等等。在课程设置中,基于专业发展需求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问卷反馈,新增设了如“环境科学基础”“景观生态学”“城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基础”等技术科学类课程,此类课程主要为了奠定环境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实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环境设计专业概述

环境设计主要是指使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设计元素进行整合再创造,最终实现改造客观环境的目的的实践。环境设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建筑、城市规划、环境、心理、社会、人文等多门学科,对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较复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管理者通常会根据市场竞争的需求和业务性质来确定人才的招聘条件。通常情况下,企业的环境设计可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等类型。大的类型下又可分若干小的类型。例如,室内设计可分为公共空间设计与住宅空间设计,而公共空间设计又可细分为商业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体系,还要关注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系统性与衔接性。教师应通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满足未来工作的要求。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特点

2.1创新性

培养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有助于为行业、社会以及国家发展提供创新动力。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趋势发生变化,需要设计更符合社会认同的环境设计作品。信息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将时代前沿特色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更加全面了解环境设计内容以及发展方向,结合所学专业深度联想和想象,大胆设计,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予以肯定,提升成就感和自信心,稳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2.2系统性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育服务,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储备,学习专业技能,并同步发展其他各项素质能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之间潜在联系的把握,促进各学科交流和沟通。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要求,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知识有机整合,更加生动、直观、系统呈现给学生,借助此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未来岗位工作中灵活运用,设计出更具特色的环境设计作品。而这一点,也是信息时代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重大突破和变革,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深刻思考和探究,作品富含个人风格,同时可以吸引更多关注。

3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3.1课程设置过于单元化,课程内容相互关联性不够

在环境设计专业4年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从艺术基础到设计基础,再到设计实践,逐步对学生艺术和技术能力方面的综合提高过程。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第一阶段是完成艺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立体构成等课程。第二阶段重点是对本专业所涉及到专业理论基础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专业基本理论课程并掌握设计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三阶段属于应用型课程,把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和设计软件的应用综合运用到设计课程中,开设展示设计、室内专题1、室内专题2、景观专题1、景观专题2等之类的设计课程,帮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在4年课程的设置中,无论是艺术基础还是设计方面课程,都太过单元化,课程门数较多,课时周期较短,课程与课程之间缺少联系和衔接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缺少连贯性,难以系统把握.

3.2教学方式及考核形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突出

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采用考查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一套项目图纸完成设计方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授课以教师为中心,讲述项目概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学生完成设计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心态,课堂缺乏互动性。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设计只是应付作业,并没有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为甲方解决问题,设计合理方案。在课程考核形式上,教师也只是看学生最终出图内容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效,对学生设计流程以及设计过程的环节难以把控,从而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和考核形式导致学生不良的设计习惯,对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教学质量都很难提升。

4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发展路径

4.1课堂走进社会

应用型高校不仅要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融合和衔接,而且要致力于服务地区经济的发展。学院通过建设工坊,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让设计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将进一步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产学研的广度与深度,并将其作为校企合作的新思路。除了与企业合作,学校还应将对行业和市场的分析与参与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的设计选题中,学校可以与有关部门、社区合作,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等项目。学生通过深入调研、访谈后,以实际问题为设计出发点,为社区居民设计优化方案。许多现存的由经济、文化、政策、生态等多元因素造成的社会问题是可以通过设计的手段加以解决的。通过与社区居委会、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将现存实际议题作为课程训练主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地的历史人文、经济现状、政策特点、民风民情等,促进学生产生地域认同感与责任感,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与社会间的正向反馈和互动,进而发挥环境设计的专业优势,带来切实可见的社会效益。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建设,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本质——解决问题、设计平等、服务大众,加强其专业认可度与成就感。同时,学生通过与当地社会机构沟通、参与社会活动,进一步了解本地区的相关情况,可以实现由了解到熟悉,再到发现本地区发展中的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地区产生了情感联结,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这也实现了在实践教学中优化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

4.2变革授课方式

环境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需要与市场接轨,以项目为核心,而企业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校企合作,采用校内教学导师+校外实践导师的方式,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校企合作也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企业有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任务,往往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完全投入到学校教学中,而平台的缺乏,也使得实践教学更为艰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为教师、企业人员、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灵活、互动的教育环境。它以真实项目为纽带,将企业的设计项目作为学生实践的课题,线上建立课程平台,教学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参与虚拟课堂的讲授、互动、答疑、作业辅导等活动,线下采用“实践课堂+现场”的教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能力。这种授课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摆脱了理论枯燥和脱离实际的困境,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涵与实用性,使实践真实可感,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在项目中提升了实践能力,增加了专业的认同度和自信心。

4.3学生体验情景,设计实践,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承担的工作岗位,是针对真实的设计项目,有着真实的场地和基址概况,学生在课程中,参与设计项目,通过教师创建的设计项目情景,能更加真实地了解项目,参与项目,体验项目,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空间才有真正的参与感,才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在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设计软件,通过实时渲染、空间漫游、VR体验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让学生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看到设计项目由原始空间转化成自己设计后的空间样式,从而获得自我肯定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触动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由外化转为内化、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这种在项目教学中加入情景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解决设计问题、设计创造的目的进行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点也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并学会运用到设计项目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4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构建工作室制的课程体系要从课程模块的划分入手。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是基于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设置的,教师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以专业课和基础课为主,教师可结合工作室教学模式,对课程模块进行优化与调整,设置环境设计专业核心模块、设计制作表现模块、设计管理模块三个课程内容。环境设计专业核心模块主要以室内外的主题设计为主,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专业知识。设计制作表现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手绘施工图、制作效果图模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设计管理模块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建筑结构、工程预算、工程材料等多项专业内容,学生可通过对设计管理模块的学习,明确建筑项目的组织要求。

结束语

环境设计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结合了多个创意内容,例如,建筑学、园林、室内装潢、环境绘图,同时还包括了以下多个学科的内容:第一个是社会科学;第二个是卫生保健学;第三个是环境科学;第四个是自然科学。环境设计专业是人居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建筑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科学,以及城市景观等领域,主要是进行室内外人居环境设计研究与环境营造实践。其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系统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全球化视野,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高层次应用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晶.新文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初探[J].大学,2021(40):76-78.

[2]王岚.“互联网+”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2021(39):83-85.

[3]朱金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其创新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1(19):122-123.

[4]罗斌.环境设计专业数字化设计教学体系研究[J].设计,2021,34(19):94-97.

[5]张英.设计思维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初探[J].城市建筑,2021,18(29):160-162.

[6]王计平.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绿色科技,2021,23(19):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