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对比

刘滢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人民医院  湖南省株洲市412400

科室:麻醉科

【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麻醉中,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观察组,各50例,对应实施连续硬膜外

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对不同麻醉方式麻醉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

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优(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

不显著(P>0.05)。结论:在剖宫产麻醉中,较之连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应用

效果更为理想,值得研究。

【关键词】连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剖宫产;应用效果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手术方式,较之顺产产妇,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子宫破裂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较大[1]。随着产科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技术不断成熟,剖宫产手术具有操作时间短的特点,对麻醉要求较高,要求诱导时间较短,麻醉效果确切,阻滞完善[2]。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也有差异,当前临床多选择椎管内麻醉,此类麻醉方法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等优点[3]。连续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均为常见麻醉方式,两者优缺点不同,选用何种麻醉方式尚无明确定论。本研究重在分析上述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0例,资料收集时间: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将其分为对照、观察组,例数均等。纳入标准:①具有剖宫产手术指征;②年龄20-38岁之间;③产妇及其家属知情本次研究内容,愿意将其资料用于研究中。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有手术禁忌症者;③临床资料残缺者。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9.00±1.21)岁;观察组:年龄20~38岁,平均(29.15±1.40)岁;组间资料差异甚微(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体位:侧卧位,穿刺针:25G腰麻穿刺针,椎间隙穿刺定位点在L2-L3,在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将穿刺针退出,进行导管固定。协助其更换体位,取平卧位,经导管注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浓度为2%,剂量为4ml,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注入碳酸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浓度分别为1.5%和0.25%,维持麻醉平面在T6时,方可实施手术。

观察组: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麻醉体位、穿刺针均同对照组,椎间隙穿刺定位点在L3-L4,穿破硬脊膜、蛛网膜,直至蛛网膜下腔。确认是否有脑脊液流出,有的情况下,将罗哌卡因注射液注入蛛网膜下腔,剂量7.5mg。维持麻醉平面在T6,实施剖宫产具体手术操作。

1.3 观察指标

(1)不同组别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2)疼痛评分比较。借助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进行评估,分值总分为10分,分值越趋近10分,可表示患者疼痛越明显。

(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n(%)],对应进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不同组别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优(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s)

组别n

感觉阻滞持续时间(min)

最大感觉麻醉阻滞平面(T)

最大感觉阻滞时间(min)

对照组(50)

10.55±1.60

8.20±1.63

126.96±10.87

观察组(50)

9.20±1.10

10.39±1.92

117.85±9.20

t

4.854

6.149

4.523

P

0.000

0.000

0.000

2.2疼痛评分比较

疼痛评分:对照组(1.56±0.32)分、观察组(1.41±0.26)分,t=3.258、p=0.001,组间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略低(P>0.05)。

2.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n

寒战

恶心呕吐

低血压

总发生率

对照组(50)

1(2.00)

2(4.00)

1(2.00)

4(8.00)

观察组(50)

1(2.00)

1(2.00)

1(2.00)

3(6.00)

0.000

P

1.000

3 讨论

剖宫产是促使胎儿分娩的关键术式,该手术方式已经成为解决难产、挽救母婴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手术的顺利进行要求麻醉起到充分的镇痛以及肌肉松弛作用,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椎管内麻醉,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是常见的麻醉方案,前者是指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通过向产妇的硬膜外腔注入麻醉药物,对脊神经根进行阻滞,促使支配区域能够产生暂时性的可逆性麻痹,达到麻醉目的,该麻醉方案依据其给药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词或连续法,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等优势。蛛网膜下腔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注入到产妇的脑脊液中,促使其随着脑脊液的流动而扩散,作用于脊神经根,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4-5]。但上述麻醉方式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尚存在争论,采用何种方式达到最佳麻醉效果成为临床探讨重点。

本次研究数据可见: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较优(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维持良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改善麻醉效果,因此更具有应用优势。推测本次研究获得上述结果可能与麻醉药物不同有关,观察组患者使用的麻醉药物为罗哌卡因,该药物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主要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达到麻醉效果,具有清除半衰期短的优势,因此毒性作用较弱。对照组使用的麻醉药物为碳酸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麻醉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会对感觉阻滞持续效果产生影响。

笔者认为蛛网膜下腔麻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麻醉医师需严格掌握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患者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掌握影响平面调节的关键性因素,麻醉后并发症常见类型以及防治等,熟悉该麻醉方式的适应症以及禁忌症,务必保障麻醉安全。该麻醉方法极易引起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对此麻醉医师术前需严格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确认其有无脊麻禁忌症,从患者的手术类型以及性质考虑,制定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案,确定麻醉药物的种类以及用量,同时需做好并发症预防以及治疗工作,保障麻醉质量。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麻醉中,不同麻醉方案应用效果也有不同,较之连续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效果更为理想,可提高麻醉效果,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推广以及应用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贺艳兰,雷燕霞,胡宗义.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5):143-145.

[2]雷梅香.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06):26-27.

[3]范松强.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09):1641-1642.

[4]杨红军,李娟,李静.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09):35-37.

[5]马林尉,潘琴,章温艳.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4475-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