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中实时控制的实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医疗质量管理中实时控制的实施探讨

贺仙光,齐玮,齐萌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70医院,山东烟台,26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医疗质量管理当中实时控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我院在2022年1月实施实时控制策略,选择在此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0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22年1月以前的10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开展实时控制,对相关的医疗效果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出院诊断相符率、三日确诊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当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服务于医疗工作,可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改善,减少投诉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关键词】医疗质量;管理;实时控制;投诉;治愈

医疗质量是医院参与竞争的关键性要素,医疗质量也能集中的体现出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和竞争性,同时他也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的关联[1]。随着这几年实时控制理论在医疗质量管理当中的不断渗透,在医院的各项管理当中也开始将实时控制理论纳入其中,在具体的管理中发挥了必要性作用[2]。实时控制需要对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贯穿,要体现出医疗质量的形成规律,也要根据现代化的计算机实用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加以利用,这能在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价控制等方面充分的发挥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将实时控制应用在医疗质量管理当中,同时分析所取得的效果,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22年1月实施实时控制策略,选择在此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00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2022年1月以前的10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此时未开展实时控制。(1)观察组:男/女=521/484,26~78岁,均(56.37±13.22)岁,病程12~26个月,均(19.12±4.13)个月,发病到入院时间1~5h,均(2.13±1.03)h;(2)对照组:男/女=516/486,25~76岁,均(55.38±12.45)岁,病程12~28个月,均(18.72±4.34)个月,发病到入院时间1~5h,均(2.43±1.22)h。经《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检验符合伦理标准,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以SPSS统计学软件检验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均根据常规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实施医疗质量管理。

1.2.2观察组

按照实时控制管理方法实施医疗质量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

(1)构建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医疗质量和水平作出评估,以便于探查存在的医疗隐患,对医疗工作的质量做出自我评估,并对全科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进行详细性的评价。针对问题进行记录,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质量管理小组还需要实施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管理工作,通过横断面检查的方法、现场数据采集的手段等收据有关医疗质量的信息并传输到信息网络系统,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以后再传输到管理委员会,通过共同探讨的方式等推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2)构建医疗质量监控系统:建立医疗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需要借助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利用Web服务器、HIS数据服务系统等进行严格的构建。

(3)实时监控流程:通过网络终端对医疗质量的信息管理作出实时显示,审核之后需各个职能部门对信息进行汇集,共同传输到管理委员会的网络终端并接受更高标准的审核。在审核合格之后要上传到相应的环节节点,确保在3d之内开展有关的质量干预,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和误差进行及时的更正和处理,然后在将实时控制结果上传到系统。将网上监控手段引入其中,综合性的促进医疗质量的整体性提高[3]。可以借助医院的信息采集系统对患者的诊疗情况做出综合性的采集,如果存在相关的偏差,要及时告知并督促进行整改,这有助于尽快的解决问题。还要开展定期抽查等,根据监测的管理状况记录存在的问题并定期组织小组进行讨论,给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4)质量控制:在患者入院以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患者需求的医疗质量控制办法。比如重症患者要立刻启动急诊流程,要明确患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时间并做好有关的记录。主动询问患者及患者家属的病史和家族史,为患者的临床诊断等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全方面的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迅速的会诊,并制定个性化的诊治方案。严格的遵医嘱,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需求等对其用药的具体频次和剂量做出调整,以便于使得医疗质量得到提升。要关注患者在心理方面的变化,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惑和问题,赢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根据患者的家庭经济情况等对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治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出院诊断相符率、三日确诊率、治愈率、投诉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以IBM SPSS Statistics 26.0统计学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常规无序分类资料(诊断相符率、三日确诊率、治愈率、投诉率)以“[

n%)]”表达,数据验证卡方结果,导出2值和P值。数据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出院诊断相符率、三日确诊率、治愈率高于对照组,而投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的管理质量差异比较[n(%)]

项目

n

诊断相符率

三日确诊率

治愈率

投诉率

观察组

1005

1000(99.50)

1005(100.00)

1003(99.80)

13(1.29)

对照组

1002

946(94.41)

916(91.42)

975(97.31)

46(4.59)

2

/

44.1334

90.1191

21.9436

19.1185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本文主要研究医疗质量管理当中通过实时控制进行管理的效果,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所取得的管理质量相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实时控制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的形成规律相符,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将信息技术和控制系统当做是核心内容,就能充分的满足预测和模拟等多个功能,这样就能在具体的管理当中,可靠的实现对疾病的监测和对医疗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如果发现有相关的偏差之后,可以进行及时的跟踪,能及时的进行调整。这就有效的缩短了质量控制的时间,也提高了医疗质量的管理质量。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当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服务于医疗工作,可实现对医疗质量的改善,减少投诉的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陆其峰,杨军.医疗质量管理中实时控制的实施探讨[J].贵州医药,2021,45(06):952-953.

[2]原志芳,田莉,秦学芳.实时控制对医疗管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0):17-19.

[3]刘根旺,王意喆.实时控制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05):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