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亚男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后,对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意义。法:采样时间范围设置在2019.07~2022.03时间段,对我科6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样本选取,双色球抽选法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利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利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纳入统计不同护理组患者(1)机体功能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机体功能指标:开展护理工作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研究数据优化水平积极,(P<0.05);(2)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工作后,研究数据下降趋势显著,(P<0.05)。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可及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水平,促进身体功能恢复,护理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积极。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脑梗死;身体功能恢复

    由于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存在肢体障碍问题,导致需长期卧床,在此期间,易引发患者出现便秘、坠积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对此,为积极控制病情发展状态,应及时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办法。本研究在2019.07~2022.03时间段,对比分析68例脑梗死患者,研究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后,对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意义,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急诊科6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样本选取,采样时间范围设置在2019.07~2022.03时间段,双色球抽选法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利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利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

对照组性别分布:男患人数占比17例(17/34、50.00%),女患人数占比17例(17/34、50.00%),年龄分布范围在55~69岁之间,平均值(62.12±0.33)岁;实验组性别分布:男患人数占比20例(20/34、58.82%),女患人数占比14例(14/34、41.18%),年龄分布范围在56~69岁之间,平均值(62.56±0.20)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情,自愿参与且签订研究同意参与文件。(2)纳入对象临床资料齐全,与研究内容标准相一致。(3)本单位伦理审查委员机构批准。(4)患者经过医学影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疾病。

排除标准:(1)中途断联、自愿退出、护理活动配合力度较差患者。(2)一般资料与研究所需内容不一致。(3)精神疾病、语言沟通障碍、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恶性肿瘤疾病、原发性器质性病变患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健康指导、用药护理及日常护理。

实验组:首先应当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教育,使患者本人及家属对脑梗死相关知识有所了解。可将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办法、肢体功能改善方法、卧床休息体位以及住院期间自理能力改善办法等内容制定为宣传手册,引导患者本人及家属按时查阅。还可通过观看视频等方法,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水平,纠正错误疾病认知,提升治疗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定期提醒家属及患者,对该疾病有所认知,改善护理依从度。同时,根据患者发病时间及生命体征平稳状况,指导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包含离床、站立内容。此外,训练强度应结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决定。

1.4观察指标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1)机体功能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述为[IMG_267,(n,%)],由T值、X2校验,研究软件采用:SPSS27.00;数据差异存在意义,表述为P<0.05。  

2结果

2.1机体功能指标    护理工作实施后,实验组各项机体功能指标改善价值明显。

表1 机体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Fugl-Meyer评分

Sheikh评分

NIHSS评分(分)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对照组

34

33.36±1.59

51.32±5.90

43.13±0.42

61.69±0.59

15.41±3.20

11.20±0.50

实验组

34

33.41±0.48

68.06±7.59

43.21±0.33

82.38±1.37

15.42±3.33

8.20±1.17

T

--

0.18

10.15

0.87

80.88

0.01

13.75

P

--

0.86

0.00

0.39

0.00

0.99

0.00

2.2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对照组,开展护理工作后,研究数据优化显著。

表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坠积性肺炎

便秘

泌尿系统感染

发生率

对照组

34

3/34(8.82)

3/34(8.82)

2/34(5.88)

23.53

实验组

34

0/34(0.00)

1/34(2.94)

0/34(0.00)

2.94

--

--

--

--

6.28

P

--

--

--

--

0.01

讨论

脑梗死作为心脑血管疾病范畴常见病症,有较高发病率。随着近年来我国民众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导致该疾病发生几率呈逐年攀升状态,影响民众机体健康

[1]。当患者出现脑梗死后,临床症状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对此,除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当及时给予有效护理方法,可积极优化患者机体功能。

   研究研究,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各项研究指标优化明显。通过在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内容,可尽早帮助患者离床运动,该护理模式中包含健康宣教、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等多种内容,因此患者预后水平有所改善[2]。系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内容相对比,更加具备专业性及针对性特点,并以患者为护理中心,遵循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可积极降低便秘、坠积性肺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早日康复,护理效果积极[3]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在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可及时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水平,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颖,李强,刘颖.系统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6):1050-1052.

[2]吴银娜,叶智明,林燕.系统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17):43-45.

[3]刘珊珊,李珍珍,曹德燕等.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影响的Meta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248-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