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罗喜良,颜群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碧桂园学校 410199

摘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理论。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综观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也是教师越来越认同的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但部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走过场、动手活动乱而杂、教师充当指挥官、形式机械单一等。这些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没有深刻体会和感悟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

引言

国内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当前强调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需提升对于实践操作的重视程度。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地创新,鼓励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刨根问底的精神,提升小学数学学习的质量。

一、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操作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记忆活动经验并对活动进行理解,但现实中课堂中动手实践操作部分的教学设计不合理,许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化地进行实践操作,并没有进行主动的思考,没有思考的课堂实践活动无法达到其教育目的。除此之外,教师并没有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只让能力强或动作快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忽略其他学生的能力培养。此外,动手实践操作任务不合实际,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无法引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存在实际应用意义。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充当的都是领导者的角色。教师把数学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后,操作时间和方法不当。现实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普遍存在方法不确定、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明的情况,最终无法实现活动有效性;而进行操作活动的具体时间,也需有计划、合理地进行安排和设计,并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恰当引入。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不但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措施

(一)创设有效操作场景,调动操作的积极性

小学生主要表现为形象化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特点,能动性地引入教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升其对于知识场景的熟悉程度。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知识融入到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加强其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15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收获对于教具的感知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拼图游戏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拼图游戏。让学生准备15个小正方形的拼图,想一想能够拼出几个长方形,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表现,引导其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除了现在的拼接方式,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拼接方式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都处在操作的环境中,调动了多个感官的参与,可以提升其自主探究的意识,给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在做中学,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二)开展合作,深化学习方法

教师在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中,应将营造相互交流与帮助环境作为重点教学工作,有意识地增加合作探究和课堂讨论环节。在设计动手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动手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和表达观点,并借助小组成员的帮助解决问题和印证观点是否正确。若此后依然不能准确掌握知识,教师则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讲解。

比如,在讲授“圆”一课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操作活动:一是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出一个标准的圆,以充分了解圆的几何形状;二是讲述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等概念及公式;三是要求各个小组合作画出有刻度的圆,如半径为3㎝的圆,直径为5厘米的圆,周长为15㎝的圆等;四是讨论圆点到圆周的距离、哪条圆周上两点的连线最长等。若小组不能准确找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再加强知识讲解,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圆的几何性质。

(三)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训练、不断巩固的认知过程,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设计训练环节,将其理论知识运用于动手操作当中,加深印象,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红星小学二年级1班和2班的共有40人,其中,1班的人数比2班的人数多2人,请问1班和2班各有多少人?”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摆木棒”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分别摆出1班20个木棒、2班20个木棒;然后,从2班的木棒中取出2个放置到1班当中,其数量为1班22个木棒,2班18个木棒,与题目数据不符;那么,再从1班中拿出1个木棒放置到2班当中,其数量为1班21个木棒、2班19个木棒,此时符合题目数量。通过动手操作摆木棒的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成长、情感及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注重其在活动中的落脚点,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收获经验,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合理设计实践操作活动和运行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论述[J].试题与研究,2020(07):168.

[2]杨艳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华夏教师,2019(33):63.

[3]尹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小学生(中旬刊),2019(11):96.

[4]范义武,朱俊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8(10):61.

[5]张海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J].知识文库,2018(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