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中段“绿色生态”生字教学

/ 2

初探小学中段“绿色生态”生字教学

 吴伟玲              

合肥市红星路小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中,一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分成二到三课时,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怎么上但是又无从学习,因为无论是观摩课,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几乎没有人会执教第一课时,也几乎没有人会听评第一课时。思考再三,要么是他们觉得上第一课时环节太过简单没有什么意思,要么就是觉得第一课时难上,没有现成的办法,于是第一课时被人们忽视了得不到重视。所以在第一课时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上第一课时不是过,就是过于简单。

所以,在这里主要谈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了解课文的主要思路这条主线上从生字词语等主要词语入手,以词连句,以句带段,以段串文的串点成线的教学设计方法。 这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三维目标出发,是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兼顾识字、阅读、习作、口语、综合性学习,以及促进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

要做好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 我们的备课为什么千篇一律?我们的课堂为什么缺乏创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首先去看教案、单纯依赖教参,毫无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对教学的构想。有不少教师已成为教参(备课手册)虔诚的崇拜者忠实的执行者,他们单纯依据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定位重点难点,构思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教参内容绝对化。实际上,教参仅仅是素材、例子、资料库,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论何时、何地、何学生群体都适应)的备课法宝。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所以,要从教师本人解读文本入手,才能解决单纯依赖教参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将课文做到烂熟于心、信手拈来的地步,具体到本课中,则要做到字、词、句尽心准备,课文认真研读,中心思想客观提炼,课后问题准备充分。而且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后的生字找出课文每个段落的生字词语或提炼出重要的词语,对其进行初步的理解。

其次,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关于获取知识一章中说:在备课的时候,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汇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根据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列出每段重要的与概括本段段意相关的生字词语,让学生结合词典或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对其进行理解朗读,并概括出这些词语的共同属性。找出词语所在的段落,运用刚学的词语进行段意概括。

最后,对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板书概括总结,理清思路。学生不仅学会了生字词语的意思,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新学会的生字词语。学习第一课时就已经整体把握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第二第三课时细致深入的理解课文打了结实的基础。长而久之,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阅读课文的方法,而且对于写作的思路布局也有了整体而清楚的把握。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授之以渔。

【案例】曾经执教的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分为两部分,课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作的背景和缘由。第二部分是王维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这篇课文四字词语比较多,我抓住每个段落的词语进行第一课时的构思设计,在这里简单举出初读环节的一个片段:

初读课文。

1、王维为什么会更加思念亲人呢?

让我们先来学一学这篇课文中的八个词语:媒体出示

一年一度     家家户户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每逢重阳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欢聚一起

A请你自由读一读。

下面我要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正音)

B一个一个词语你们已经能读正确了,那一组一组词你们能读好吗?

2、读好第二小节。

A谁来读一读第一组的词语。(指名读)

一年一度     家家户户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B理解词语。(这些词语哪些你已经理解了?)

C那这组词语描写的是什么情景?(板书:欢度节日)

D这些词语都藏在课文的第几小节呢?(第二小节)

E你能读好这一小节吗?(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

(a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b你能和他读得一样好吗?)     

F这一小节写王维在干什么呢?(板书:看)

(王维看到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读好第三小节。

通过深入文本,研究教材,教师主要抓住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解决生字的认读练写及理解。结合作者的行文思路,抓住王维的主要活动欢度佳节”“兄弟登高”“千古名诗这条主线,进行归纳总结。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概括词语的情境链接到段落的的主要内容,进行段落的朗读感知,然后自然过渡到全文的内容概括。以词串句,由句到段,由段到全文,段不离句,句不离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整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环环相扣,有点有面,有主有次,较好的完成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 串点成线教学设计方法,可以让教师教授更有思路,学生学习更有方法,真正让孩子掌握了学习课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