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与应对—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8
/ 2

PPP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与应对—以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为例

梁栋

河南省遥感测绘院  450003

摘 要:本文以地下轨道交通项目为例,研究了轨道交通项目PPP模式的风险承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元化风险分析,针对城市地下轨道交通PPP项目提出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的融资方式的风险管理和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PPP项目;保险资金;融资风险;风险及应对


1、保险资金与PPP项目的契合性

1.1结构上的契合性:保险资金与PPP项目相对照,前者具有投资期限长、供应稳定、投资需求大等特点,而后者具有建设运营周期长、盈利稳定、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二者特征具有高度吻合性。具体而言,首先,保险资金中融资、投保两项业务与PPP模式较为相关;其次,由于保险资金缺乏影响力和宣传力,同时存在投融资方式滞后、操作办理手续条件要求复杂等问题,使得保险资金需要借助投资PPP项目进行提升。在诸如风险把控、交易结构、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保险资金将成为PPP项目长期稳定的绿色资金源和黄金资本。

2.2时间上的契合性:以养老和寿险为代表的保险资金,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投资期限上的优势。PPP项目投资期可长达十几年,而银行可释放的中长期打款的时间及空间均有限,其他投资机构也面临期限不适配的风险,但保险资金投资期限可长达10-30年,与PPP项目的投资期可匹配。

2.3政策上的契合: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社会发展及稳定的需要,险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进而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增加对保险的需求,险资增加了又可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除此之外,运用PPP融资模式既可以实现保险公司与政府分享收益、分担风险,还可以加大保险公司与政府的合作;既可以促进保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还可以使政府的工作得到资金的支持。

2.4实际操作上的契合性:保险资金属于低风险偏好型,PPP是通过政府信用背书的政企合作项目,在企业违约率保险资金与私募基金等主要关注高利润的投资资金不同,保险资金要求稳健、适中的回报率,与PPP项目所追求的防暴利原则恰好相匹配。

2、 PPP项目和保险资金融合的典型案例

2.1复合型PPP模式:16号线PPP项目就是将险资股权融资加入传统PPP模式,采用特许使用+股权融资的复合型PPP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政府支持和主导。投资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收益相对稳定;而险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资金量大的优势。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和保险资金股权投资从投资期限、收益需求、资金规模等方面都高度匹配。

2.2融资结构:16号线PPP项目从资本层面将16号线总投资按一定原则和比例分A、B两部分,A部分通过股权融资方式引入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资产)约120亿元保险股权投资,B部分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引入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港地铁150亿元,合计吸引社会资本约270亿元。

2.3股权融资部分主要内容:16号线A部分投资由16号线公司(线路公司,京投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负责,投资金额约324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约为130亿元,由股权投资人通过保险股权投资计划或其他可行的方式募集资金,参与16号线公司股权投资120亿元,其余资本金由京投公司投入。

2.4特许经营部分主要内容:中选的社会投资者京港地铁公司在建设期内负责16号线B部分工程的投资建设任务,并在30年的特许经营期内负责16号线的运营、管理以及全部设施(包括A和B两部分)的维护和除洞体外的资产更新改造和追加投资,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京港地铁将项目设施完好、无偿移交给16号线公司或市政府指定的部门。京港地铁公司通过特许经营期间的客运票款收入、授权范围内的非票务业务经营收入、政府补贴等三种方式实现投资回收并获得合理的投资收益。

3、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和对策

3.1制定PPP项目融资专门性立法

PPP项目融资立法的首要问题是相关法规位阶较低,多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条例等,缺少针对国内资本参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法律法规,由于立法不明确导致地方政府的法规条例也缺少统一的规范准则,影响了项目融资的可操作性。因此,指定PPP项目融资专门性立法是保障PPP项目融资顺利实施的基本措施之一。

3.2提前介入PPP项目磋商和谈判

若与施工方单位作为联合体共同竞标社会资本时,应直接参与项目磋商与谈判,通过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控制风险。即使作为财务投资人,也应提前介入合同文本拟定,确保上述风险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因项目政府与施工单位的PPP合同条件失当而错失融资机会。

3.3通过合同条款涉及避免风险

PPP项目合作期限长、风险因素多,主要有政府信用风险、建设风险、运营风险、价格风险、流量风险、金融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等。其中,金融风险又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融资风险等。建设风险主要时延期风险、质量风险、残值风险、造价风险等。政府信用风险包括不当干预、监管不力、审批延误、违约等风险。

3.4完善PPP项目的风险分担机制

PPP项目涉及的风险较多,合理分配风险是确保项目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项目风险分担机制。要成立专家组,组成包括政府人员、企业人员以及法律等咨询人员,详细对项目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从而确定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可能产生的所有风险。PPP项目的风险通常包括:政治和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运行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在识别的时候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列明各项风险的成因。

4、结论及展望

近年来,PPP项目在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对北京十六号线轨道交通案例的研究,总结该案例保险资金投资的成功之处。但是任何实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本文还指出了该案例的风险和不足之处,并依据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我国PPP项目起步晚,发展快,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成功有也问题。PPP模式不仅仅是融资的手段,更有助于推动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国目前正在形成全球最大的PPP市场,需要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的PPP模式,推动更多更好地PPP项目落地实施。

参考文献:

[1]PPP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及管控[J]. 宋沛奇.交通财会.2021(04)

[2]基于PPP模式的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探析[J]. 张汉武.投资与创业.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