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摘要:目的: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5月到20216月的60消化内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带教,可有效提升临床教学效果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消化内科;护理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逐渐提升,社会对于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做好临床带教,就需要提升护理实习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建立优质护理人才队伍,促进临床护理工作持续性发展[1]。建构主义属于新型教学理论,该理论应用在医学教育中,为临床带教提供新思路,指明新方向。在临床带教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帮助护理实习生更好的建构只是意义,深入理解并有效吸收知识,指导临床护理,提升理论以及操作能力[2]。本次研究,作者选取我院在20205月到20216月的60消化内科实习生,旨在分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5月到20216月的60消化内科实习生,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成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情况spacer.gif±s[n(%)]

组别

例数

年龄段(岁)

平均年龄(岁)

男性患者

女性患者

观察组

30

18-24

20.22±0.67

17

13

对照组

30

18-23

20.15±0.82

19

11

X2/t

-

0.362

0.278

P

-

0.719

0.598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

常规带教:带教老师采集病史,将疾病的引发因素、临床症状、鉴别手段、治疗方法,对实习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主要是听带教老师讲解,学习兴趣大大削弱。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①第一阶段:确认知识框架,有带教老师讲解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知识、临床表现、诊疗技术、常用药物等知识,并给护理实习生示范操作流程,强调重点事项。②第二阶段:设立情景。创建教学情景,和护理实习生沟通,建立真实诊疗情景,带教老师也需要带领护理人员参与病房护理,实施日常护理,在此期间,带教老师引导护理人员进入情景,提出问题,供护理人员学习。③第三阶段:此阶段为自主学习阶段,护理实习生可以以所学知识为根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带教老师进行引导,激发护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学习,并作出大胆设想,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通过问题的引导,带教老师可以进行引发式引导,可以适时给出提升,提升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④第四阶段:此阶段为合作学习阶段:带教老师组织全组护理实习生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观点,在此期间,护理实习生开拓眼见,拓展知识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护理人员可以深入理解并掌握问题,实现知识建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分析能力、认知成熟度、求知欲、自信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spacer.gif±s表示计量资料,t值验算,率(%)表示计数资料,X2验算,当P0.05时,两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的临床教学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实习生的成绩合格情况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合格

不合格

合格率

观察组

30

29

1

29(96.7)

对照组

30

23

7

23(76.7)

X2

-

-

-

5.192

P

-

-

-

0.023

2.2两组实习生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实习生带教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分析能力

认知成熟度

求知欲

自信心

观察组

30

44.25±4.09

44.28±4.05

45.17±3.99

45.25±4.47

对照组

30

40.34±4.06

41.50±4.19

42.01±4.03

41.19±4.29

t

-

3.716

2.613

3.052

3.589

P

-

0.001

0.011

0.003

0.001

3.讨论

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下培养的学生,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储存,而不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其主体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性也就失去了基础。另外,对学生的要求,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忽视个体的差异性,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和思想也容易雷同,缺少个性,缺乏创见。总之,这种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旧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应用,可以通过良好构建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理实习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带教质量[3]。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临床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斌, 廖南波, 杨凡.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4):175-176.

[2]赵捷.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016(014):153-154.

[3]吴娅玲, 戴月.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消化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