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文化传承——浅析高中书法教学中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书法与文化传承——浅析高中书法教学中书法素养的有效培育

葛金龙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中学  

摘要: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千年文化传承的背景下成就了千年的文化积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近年来书法教育引导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书法教育指导难以与素质教育相融合。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型教育模式的变革,艺术教育指导逐渐受到了教育管理单位的认可和关注。在此基础背景下,书法的教育指导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基于书法与文化传承的内涵,通过分析高中书法教学之中书法素养培育模式,明确教育指导工作问题,以期加快教育引导,促进文化传承。

关键词:书法;文化传承;高中书法教学;书法素养

书法文化内涵是我国千年传承的产物,是中华文明的基石,也是文字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字体多种多样,独特的表演艺术呈现方式,彰显了他独特的魅力,是文化传承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理念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教育重心逐渐向西方现代科学转移。而以书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也受到了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书法教育目标得到了重新的定义,而书法素养也成为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随着传统文化传承理念的推广,书法素养受各界的关注度逐渐的提升,而基于高中阶段教育指导,深化书法素养培育,也成为了当前教育案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内容。

一、书法素养培育对于学生教育所产生的影响

1.认识文化传承本质,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高中阶段实施的书法教育引导,结合其特征我们将其划分为传统书法以及硬笔书法两种,多数学生的练习方式都是以临摹为主。在临摹之前需要做的就是对临摹内容进行解析。临摹内容的阅读分析和笔法理解,可以在无形中让学生对文化本质思想进行观察和认知,同时通过对于笔法的解读、结构的认知、空间布局的理解,也能让学生的观察分析、阅读思考、动手实践等能力得到综合的培育。在临帖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古人笔法的描绘,也能逐渐的反思自己在当下做事的问题,进一步增进知识理解,提升个人素养。

2.笔法习惯逐渐养成,个人思想得到提升

见字如见人,一个人字体结构、笔法特征明显,便很容易让观看字体的人对其建立起良好的印象。换言之,一个人的字体也就是对个人品格性格的印证。诸如一个人的字体若是行云流水,字迹工整,没有错别字,这个人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也会较为严谨。反之若字迹潦草,敷衍了事,难以辨认,错别字数量多,此人的学习态度不佳,性格也可能有一定的缺陷。在传统书法的练习中,若是逐渐地养成良好的笔法习惯,学生个人的性格也会逐渐的内敛。在通过书法培育的基础上,基于书法训练,必然能修身养性,逐渐的让学生形成严谨踏实、平稳耐心的品格。

3.文化审美传承引导,艺术素养全面提升

中国书法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主要是因为在刻画和呈现之中,它所包含的美感难以用语言进行表述呈现。笔画线条的温婉流畅,结构形态的公正严谨,寓意境界的超凡脱俗,创作留白的恢弘大气,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蕴含了五岳山河的雄壮巍峨,江南风光的温柔多情,漠北风情的朴素耿直,古都夕阳的岁月积淀。“琴棋书画”作为我国艺术发展的瑰宝,不仅仅是因为思想技艺之中所蕴含的美学情境而流传于世,更多的是其中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更是一个个时代的象征和代表。而文化审美传承工作引导分析,推动艺术素养更是现代高中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多路径的高中书法写作训练更是能实现文化审美的引导传承,促进学生艺术素养。

二、高中书法培育的路径探索

1.找寻精准教育定位

教育指导工作的有序推进落实,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核心思想定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完成书法学习,其目的就是实现精准的书写,因此实用性效果较佳。诸如对篆体的学习,主要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科举需求,行书、草书的出现实质上是为了实现快速地点击查阅。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为了满足各种需求进行书法练习,而是要结合当前的学习状态,精准的认识书法练习中夯实自身能力,沉淀自己的内心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应以此为教育指导目标,提升个人修养,掌握笔法结构,培养学生的艺术传承解读能力。

2.明确教育思想

高中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不仅是高考的压力,环境的影响下自身的心理压力也较大。因此在进行书写的过程中不仅潦草,书法水平也普遍较低。而造成此问题主要因素在于社会各界对书法教育引导的认识不足,学习任务繁重,教师引导不到位以及学生兴趣缺失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因此学生思想意识观念层面对于书法重视性不足,故而需要科学的配置,解决没时间学习的问题。随着学生对于书法的关注度增加,通过合理的学习时间调节,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书法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而通过反复不断的阅读,可以更好的促使审美能力的优化调节。总的来说所有问题的出现都会随着思想观念的调节,而产生直观的转化。

3.构建系统书法教学模式

书法教育指导是一项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既复杂且简单。复杂的原因在于其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背景,从甲骨文献到汉字文本,从小篆刻画到隶书表达,不同的书法表达方式演变了不同的派系。欧阳修、颜真卿、柳宗元、王羲之……不同的书法大家所表达出来的文字特点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学习选择较为宽泛,不能完成所有书法表达模式的学习。简单的原因在于无论练习者资质平庸与否,学习环境如何,只要寻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和练习方式,勤学苦练,书法的造诣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从基础指法的学习到系统学习模式构建,只要经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就能有效地规避书写表述方面的失误。书法的基础包含了笔墨纸砚的认知和理解,对于书写、坐姿、执笔、运笔等都有着不同的技巧,因此教师在教育指导的同时,应当对学生的书法技能基础进行分析和评价,观察学生对书法的基础认知和了解,从而因地制宜的进行知道教育

4.实现品鉴分析与创作构思的融合

书法基本的技能学习认知达到一定的标准等级之后,就需要通过分析和判断,对书法作品进行品鉴。品鉴内容的增多,鉴赏的水平也会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实现技法的提升。书法的构建是以汉字基础为核心思想的,巧妙的使用线条的流转和色彩的配比,通过不同的书写运笔方式、鲜活生动活泼的笔法特征、严谨巧妙的结构形态、韵味独特的呈现效果,将书法之中的美学特征充分的彰显出来,实现书法文化的传承。在书法的教育工作推进之中,尤其在高中阶段,我们更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作品的鉴赏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书法表达以及书法品鉴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何种表达需求和方式对于书法作品进行鉴赏分析,以达到书法素养的全面培育。学生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之后,就明确的认识到何种书法作品意味深远,何种书法作品笔法锋利。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思考之中感受我国千年文化的思想传递,坚定自我对于书法学习的认知。在书法字体之中,也有饱含情绪的文字内容,这些文字不仅是我国书法艺术作品的呈现,更是饱含精神情感的文化传递。因此在教育指导中教师更应当将富有意义的书法作品交予学生临摹。学生在临摹中思考,在创作中分析,以此体会不同作品的核心思想,加深文字艺术解读认知,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和意义。

总结:结合教育人员对高中书法教育的认识理解,通过引导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书法学习意识,以客观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在这样的教育工作推进中促使学生提升书法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之中,增强鉴赏实践能力,树立爱国情怀,养成向好习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改变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的困境,为后期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程笑君.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学院[J].花溪:文艺教育,2020(7):0033-0033.

[2]钱春燕.预则立,不预则废——谈课前预习准备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的实践[J].华夏教师,202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