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

金红梅

哈尔滨市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 目的:研究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当中采取行为干预措施的应用意义。法:通过分组对照方法,分析行为干预效果,针对我中心就诊60例艾滋病患者予以样本选取,采取时间范围为2019.07~2022.03时间段,区组随机化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管理,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行为干预措施,纳入统计不同组别患者(1)艾滋病健康知识评分;(2)安全套使用状况。结果护理工作实施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安全套使用状况改善意义较好,(P<0.05)。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当中,采取行为干预措施,可及时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规范性行为,阻断艾滋病传播,控制发生率。

[关键词]行为干预;艾滋病;预防控制

    艾滋病作为常见传染疾病之一,目前对于该疾病并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对我国民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引发患者出现艾滋病原因,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有关,因此,通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进行有效阻断,可避免该疾病传播。对此,本研究在2019.07~2022.03时间段,对60例艾滋病患者对比分析,研究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当中采取行为干预措施的应用意义,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针对我中心就诊60例艾滋病患者予以样本选取,通过分组对照方法,分析行为干预效果,采取时间范围为2019.07~2022.03时间段,区组随机化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常规管理,3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行为干预措施。

对照组30例患者当中,男患占据人数20例(20/30、66.67%),女患占据人数10例(10/30、33.33%),年龄抽选范围在20~55岁之间,平均值计算为(37.55±0.33)岁;实验组30例患者当中,男患占据人数18例(18/30、60.00%),女患占据人数12例(12/30、40.00%),年龄抽选范围在21~55岁之间,平均值计算为(37.98±0.20)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纳入人员一般资料完整、同时与本研究所需标准相符合。(2)本次研究经过本院所设伦理委员审查机构批准。(3)知情,自愿参与并签署研究同意文件。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其他慢性疾病、认知障碍、语言交流异常患者。(2)临床资料缺项较多、自愿退出、中途断联患者。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疾病宣教、用药引导及传播途径宣讲等。

实验组行为干预措施:首先应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宣教,包含疾病诱发原因、监测办法、预防办法、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日常注意事项等内容。可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加深患者疾病认知。行为干预方面,由于艾滋病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三方面,因此,应及时对上述传播途径进行有效纠正。面对性传播高危人群,进行性传播知识宣讲,普及安全套使用办法。血液疾病方面,应加强重点人员监控力度,避免注射器反复使用。此外,还应对存在艾滋病孕产妇进行母婴知识宣讲,并引导定期产检,改善艾滋病感染者疾病认知状态。此外,治疗药物方面,应及时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普及用药使用办法,规范患者用药依从度。

1.4观察指标

纳入统计不同护理组患者(1)艾滋病健康知识评分;(2)安全套使用状况。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述为[IMG_267,(n,%)],由T值、X2校验,研究软件采用:SPSS27.0;数据差异存在意义,表述为P<0.05。  

2结果

2.1艾滋病健康知识评分     护理工作开展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研究数据优化积极。

表1艾滋病健康知识评分对比(±s)

指标

对照组(n=30)

实验组(n=30)

T

P

艾滋病诱发原因(分)

78.19±0.26

92.78±3.21

24.81

0.00

传播方式与途径(分)

75.24±1.21

87.48±4.55

14.24

0.00

临床症状表现(分)

70.07±2.84

85.13±4.21

16.24

0.00

私自停药严重性(分)

74.15±2.02

90.43±5.22

15.93

0.00

免费治疗政策(分)

76.64±3.33

90.53±5.62

11.65

0.00

治疗机构(分)

78.42±2.09

85.56±4.98

7.24

0.00

药物服用周期(分)

70.79±5.36

83.03±7.43

7.32

0.00

定期检查重要性(分)

77.73±1.03

84.55±5.55

6.62

0.00

2.2安全套使用状况    实施管理工作后,实验组安全套使用状况相比较对照组,研究数据改善价值明显。

表2 安全套使用状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每次都使用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对照组

30

15/30(50.00)

3/30(10.00)

5/30(16.67)

7/30(23.33)

实验组

30

28/30(93.33)

2/30(6.67)

0/30(0.00)

0/30(0.00)

--

13.87

0.22

5.45

7.92

P

--

0.00

0.64

0.02

0.00

讨论

艾滋病作为目前危害性较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当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会出现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问题,并诱发多种疾病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大多数艾滋病患者在发病前,并无显著临床症状,因此不会主动就诊,导致艾滋病早期诊断难度有所增加。艾滋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母婴传播及血液传播三方面,对此,应及时做好艾滋病高危人群健康宣教工作。

实验组相较之对照组,多项研究指标优化价值明显。行为干预包含艾滋病疾病知识宣讲、安全套使用办法普及、用药指导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疾病宣讲及安全套使用办法普及,可及时纠正高危人群安全套错误使用方法,有效对疾病传播途径进行控制[2]。此外,通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行为干预办法,可积极改善患者疾病认知状态,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效降低感染率[3]

综上所述,行为干预措施在艾滋病预防控制当中,可全面提升患者艾滋病疾病认知水平,规范自身性行为,阻断艾滋病传播及控制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锦峰,吴珍珍,朱冰冰.探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艾滋病患者负性情绪及提高自护能力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20):104-106.

[2]王毅,李六林,樊静等.年轻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35(05):531-536.

[3]王春凤,杨玉凤.行为干预对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