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向

李瑞红  ,李金冲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医院         057350

【摘要】目的:探析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向。方法:回归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脑微出血组22例和非脑微出血组21例;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结果:脑微出血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Cys-C和Hcy水平明显比非脑微出血组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危险的因素有很多,诸多部分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相似性,CMBs的发生的分析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在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只有其予以提前评估,可对该疾病的发生形成预防。

【关键词】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发生机制;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脑微出血(CMBs)主要是一种亚临床的终末期微小血管病造成的含铁血黄素沉积,是脑小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1]。在T2WI-梯度回声序列(GRE)或磁性感应加权成像(SWI)上,表现为具有2~5mm的卵形病灶特征或有无信号,GRE和SWI的流行,引起了对脑部微出血的重视,这与脑卒中的发病有关。就目前而言,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致残率,于患者、家庭及社会均产生的重要影响。但因为其危险因素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无法进行针对性治疗。由此,本文就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向予以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予以总结,并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归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收的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15例。对其分为脑微出血组22例和非脑微出血组21例。纳入标准:(1)与《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相符者;(2)签署相关同意书者。以下归入排除标准:(1)发病之前未出现任何原因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2)有较严重肝肾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3)不配合者。

1.3 方法

对43例患者在年龄、高血压、吸烟史等方面的资料予以搜集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情况,对其产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予以比较。其中一般资料中主要包括: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减退(Cys-C)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微出血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Cys-C和Hcy水平明显比非脑微出血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项目

脑微出血组(n=22)

非脑微出血组21例

x2

P

年龄(

59.11±13.73

50.07±15.22

2.047

0.047

吸烟(n,%)

10(45.45)

3(14.29)

4.949

0.026

饮酒(n,%)

9(40.91)

2(9.52)

5.559

0.002

高血压(n,%)

16(72.73)

9(42.86)

3.939

0.047

糖尿病(n,%)

13(59.09)

6(28.57)

4.058

0.044

Cys-C(kg/L

0.89±0.35

0.61±0.26

2.967

0.005

Hcy(μmol/L

15.92±4.21

12.17±3.55

3.150

0.003

3讨论

CMBs是一种特殊的脑微血管病变,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CMBs是脑部血管病变的一个指标,它与年龄、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性、缺血性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2]。与一般人群相比,CMB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率显著升高。Hcy含量过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导致高血压、脑中风等病变的发生发展。

经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脑微出血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Cys-C和Hcy水平明显比非脑微出血组高(P<0.05)。由此可知,吸烟、饮酒在对患者疾病的发生率上会存在较大的作用,其为了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应禁止吸烟、饮酒。周围细胞内存在着致密的铁质沉淀,周细胞在脑中风后冲破基底膜,从而防止了组织的缺血损害,这说明周细胞在损伤后会活化,从而使周细胞间的紧密联系遭到破坏,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内皮是一种单层细胞,它是血脑屏障中的血管神经单位,它能分泌多种调节血管的稳定状态,从而控制血液成分的渗透,对血液成分的粘附和凝聚也有一定的影响[3]。有研究表明,在使用华法林抗凝后,CMBs的发病率与其基线水平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CMBs病变增多,骨质疏松加重,伴有新CMBs的发病危险增加。CMBs病变的数量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性转化的危险有一定的影响,而CMBs病变在10个以上时,其发生ICH的危险就会增加。ICH病人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CMBs的发病危险增加,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CMBs的发病率没有升高,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4]。有研究发现CMBs相关炎性因子或是标志物,可通过间接了解CMBs情况,调节相关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从而达到防治CMBs的目的,进而降低疾病的发生情况,对于疾病的延缓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CMBs可能发生机制与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等联系密切,同时,与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高Hcy以及抗凝或是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由此,只有对其各方面因素予以调节,可对危险因子抑制,脑微出血危险因素,可能发生机制及其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向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雍雯,郭霞,吴丽娥. 脑微出血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20,26(6):1067-1071.

[2] 常琳,常悦悦,余传庆. 脑微出血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8):808-812.

[3] 徐大飞,楚兰.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0,27(2):143-146.

[4] 黄明,刘佳,史晓佳,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及其对抗血小板单药治疗的影响观察[J]. 兵团医学,2021,19(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