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

吴成美

达川区中医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目的:针对冠心病患者,考察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对其临床症状的实际改善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式将统共入组的16例罹患冠心病患者(收取年限:2020/01~2021/12)均分为8例/组,对比分析常规护理(对照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生活品质及满意度等多项测验值。结果: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心理状态、心绞痛发作状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表2数据提示观察组生活品质更优(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干预效果,可有效缓解负面情绪,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升其生活品质,满意度评价较高。

【关键词】责任制护理模式;冠心病;临床症状

冠心病好发于老年群体,其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发生痉挛而引起心肌缺血/氧,继而引发剧烈胸痛、胸闷乏力,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强烈的不适感[1]。不稳定型心绞痛很容易发展为心肌梗塞,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可以选择,常见的有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2]。患者因长期用药加之对疾病认知的缺乏,导致其依从性不高,难以保证指标效果。研究发现责任制护理模式可显著提升依从性,改善疾病症状,提升生活品质[3]。为进一步考察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共纳入80个冠心病患者,展开分组进行对照研究。详情如下。

  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统计16例冠心病患者(收取年限:2020/01~2021/12)作为研究主体,并将入组对象依据干预方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性:女性=5:3,年龄区间:52-74岁,均值(63.57±6.64);对照组:男性:女性=4:4,年龄区间:51-75岁,均值(63.63±6.57)岁;组间以上各项资料具有同质性,即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已经伦理予以批准通过。

1.2 纳排标准

入组标准:①神志清醒可配合调查问卷者;②知情同意,个人资料完整;③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者;②病史不清晰或中途退出者;③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一般包括健康宣教、饮食用药指导、心理干预以及行为干预等措施。

[观察组]责任制护理。具体如下:①落实责任制:合理分配病区床位,责任制管床护士分为白夜班,白班护士负责6~8个床位,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床位,充分熟悉科室的患者;夜班需要两组互相搭配,1组在白班时分值6~8个床位,2组在夜班负责以上床位,夜班结束后再回到固定床位,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床位。详细记录病区患者的状况,了解基本情况,及时上报异常现象,相互监督,施行三层管理制度。②优化护理方案: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轻重缓急制定合理的护理干预,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安抚患者情绪;建立知识体系,为患者答疑解惑,加强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高治护配合度。入院、检查、治疗等各个环节都要落实责任制。③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以满足患者需求为前提安排弹性排班,制定1份动态排班表,保证各时间段护理人员的充足,并结合护士的资历、经验以及患者病情分配床位,每日交班时护士长总结并审查工作状况,共同监督,保证责任到人。

1.4 观察指标

指标①:护理效果:通过SAS、SDS量表对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行测评,评分数值与负面情绪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

指标②:生活品质:由SF-36量表于干预前后评估研究样本的生活品质,评估过程包括躯体、心理、角色以及社会等四个功能维度,最终测评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测验数据均在SPSS22.0录入、统计,计量、计数数据,分别用(x±s)、[n(%)]表示,采用t、χ2检验,通过分析如果P值<0.05,则表示具有影响。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状态、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长相比对照组,均处于低位,统计值P<0.05(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比较(x±S)

组别

n

SAS/分

SDS/分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长(min/次)

对照组

8

46.34±4.35

46.61±4.38

2.57±0.67

7.28±1.47

观察组

8

41.73±3.22

40.21±3.33

1.85±0.51

5.41±1.28

t

2.409

3.29

2.419

2.714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生活品质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各维度测评分数较对照组改善效果均更确切,统计值P<0.05(表2)。

表2 生活品质评分比较(x±S)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

角色功能

对照组

8

70.55±4.26

71.75±4.18

72.56±4.82

72.06±4.55

观察组

8

77.77±4.59

79.64±4.61

79.83±4.95

79.11±4.71

t

3.261

3.586

2.976

3.045

P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制度的发展,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将被动的护理模式转变成主动护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4]。本研究中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长改善效果更显著(P<0.05),原因是由于责任制护理可以根据护理人员的年资或经验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强化护理工作,有效提高护士的服务技能,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不断提升治疗效果和依从性[5,6]。该护理模式提倡责任到人,患者入院、检查、治疗直至出院的全过程都是由特定的护士完成操作,组织技能培训提升护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为患者提升连续性、整体性的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7,8]。表2数据显示观察组生活品质更高(P<0.05),表明责任制护理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更加积极地效果。

总体来讲,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作为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的优选方案,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情绪稳定,疾病病症明显缓解,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吕茂华.冠心病患者实施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17,44(A01):277-278.

[2]张淑娥. 冠心病患者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1):3646-3648.

[3]左寿娜. 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1):255-257.

[4]汪昭君.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1):160-161.

[5]丁宁. 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6):154-155.

[6]姜海燕,赵辉,张仲慧, 等. 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4):105-106+111.

[7]李晓琴,王志梅,占秀娟, 等. 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应用[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564-565.

[8]张密. 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影响[J]. 临床护理杂志,2016,15(0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