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研究

杨光

双鸭山双矿医院骨四科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髋部骨折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需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于术后1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经1年的随访来看,共有18例患者死亡、谵妄或再骨折,风险率为25.35%。同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与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伤前ADL水平等有关。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术前防治,降低术后风险,提升预后安全性。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短期生存风险;危险因素

引言:老年人身体机能正在“走下坡路”,肢体运动功能不佳,同时,随着其年龄的不断增长,也会出现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减退的问题,且多数老年人也伴随有骨质疏松,极易因跌倒、摔倒等原因导致髋部骨折[1]。髋部是下体重要骨骼,具有支撑人体站立、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在出现髋部骨折后,会极大的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需及时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以此来降低风险性。但是据实际随访调查来看,患者在髋部术后风险性较高,极有可能会出现死亡、谵妄、再骨折等风险情况,不利于其术后生存质量提升。本次实验中,围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中共选取研究对象71例,均为髋部骨折患者,年龄>60岁,包括23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转子下骨折、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同时,据深入调查来看,71例患者中包括39例男性及32例女性,最小年龄63岁,最大年龄77岁,平均年龄(72.36±3.39)岁。

1.2方法

对71例患者的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随访1年的相关信息,整理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风险因素。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观察指标以风险因素占比为准。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择SPSS21.0,观察指标的表示使用(%),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结果

表 1 患者手术风险因素分析(n=18,%)

影响因素

患者例数

占比

年龄

6

33.33%

手术时间

4

22.22%

ASA分级

5

27.8%

伤前ADL水平

3

16.67%

由表1来看,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伤前ADL水平是影响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因年龄因素所导致的患者例数为6例,占比高达33.33%。

  1. 讨论

髋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症,一般多发于老年群体中,据相关调查,老年群体的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达20%。由于髋部位置比较特殊,在术后需较长的恢复时间,且在手术实施前,必须要进行麻醉,髋部位置手术难度大,对麻醉的要求高,但是老年患者神经系统存在有退行性改变,身体比较虚弱,手术虽然改善了骨折问题,但因患者身体因素影响,便可能会出现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是导致死亡。

通过相关调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短期风险性极高,半年内的死亡率高达40%,且除死亡外,也可能会出现谵妄、再骨折等情况。通过本次实验的回顾性分析情况来看,如表1来看,年龄、手术时间、ASA分级等是患者术后主要风险因素[2]。髋部骨折多发于老年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素质水平明显下降,身体机能不足,更容易出现一系列突发情况,进而会在术后给患者带来短期生存风险。手术治疗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使患者机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但是老年患者因自身体征状态不佳,器官耐受力比较差。其次,ASA分级主要用于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在目前临床上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在具体应用时需综合分析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体征状态、疾病严重程度等多个指标,进而得出具体的ASA分级。据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分析来看,ASA分级已经成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风险的重要评估指标。再次,手术时间较长会加剧对患者身体的损害,老年人机体器官耐受力差,若手术时间较长,机体应激反应强烈,且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将会使患者机体内产生大量炎症因子、自由基等物质,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不仅如此,手术时间越长意味着所需要使用的麻醉药物用量增加,且麻醉药物的使用也会加剧对患者机体的损害。最后,ADL水平可以反应出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在髋部骨折后将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通过ADL量表的评估能够比较准确的确认患者髋部骨折后的具体生活情况,这也是除以上因素外影响术后预后的一大危险因素,使患者容易在术后面临短期生存风险。

由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风险性较高,应于术前加强干预。如需及时进行心理护理:老年患者在髋部骨折的影响下,会伴随有剧烈的疼痛感,心理压力大,但较为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手术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髋部骨折的相关健康知识,如手术治疗的优势、预后恢复注意事项等,让患者能够放心,进而提升手术治疗依从性

[3]

术后患者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危险情况,甚至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此应严格根据术后风险做好预见性护理。第一,术后24h内是患者风险性最高的一段时间,应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每隔30min便应记录一次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尤其是血压、脉搏、体温、血压等,同时医护人员也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排痰、清理分泌物。第二,肺部并发症预防。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极有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对此应做好肺部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肺部指标变化,如是否存在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问题,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吸氧治疗。如其呼吸道存在有较多的痰液,可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另外,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要优化排班制度,对患者做好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第三,髋关节脱位。手术完成后,髋关节整体不稳定,极有可能会因患者活动力度较大而导致髋关节脱位,进而加剧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因此在实施术后风险的防治护理时,要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尤其是在术后6h内,并适当对患者下肢实施约束,防止因活动而导致膝关节脱位。另外,也应为患者使用丁字鞋、三角针等,以尽可能的保持患者舒适性。第四,深静脉血栓预防。髋部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但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在卧床休养过程中,下肢处于静止状态,血液流速较慢,且凝血因子会因机体内炎症因子增加而增加,使得血液流速持续减缓,进而会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若栓子脱落,极有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本次实验中,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经实验结果得出年龄、手术时间等是主要危险因素,通过在术前、术后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风险性。

参考文献:

[1]陈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况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7.

[2]张立元.老年髋部骨折照顾者负担、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8.

[3]夏梦婷.中医特色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