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周可慧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治疗中针灸+康复治疗的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在临床病例中择取4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后展开分组对比分析,探究康复治疗(对比组)以及针灸+康复治疗(试验组)对患者MBI(日常生活能力)、FCA(综合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MBI、FCA以及痛觉、触觉、运动等神经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治疗后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可在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同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功能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较大负性影响。随着病情的恶化,可在很大程度上引起胶质瘢痕。轴突脱髓鞘、细胞死亡等继发性损伤,干预不及时或未得到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不仅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而且会增加瘫痪或死亡风险。基于此,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成为了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通过对往期的相关报道展开深入研究与分析后发现,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为确切了解针灸+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本组调查特在临床病例中择取了部分该病症患者展开临床对比分析,并将相关研究结果呈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择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均分后以试验组和对比组命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如下,对比组(n=20)男、女患者的例数比为12(占比60.00%):8(占比40.00%),患者年龄最上限为72岁,最下限为37岁,中位年龄数值为(55.89±3.74)岁,本组所纳入20例研究对象中交通事故伤占比40.00%(8/20),高处坠落伤占比30.00%(6/20),重物压伤占比20.00%(4/20),挤压伤占比10.00%(2/20);试验组(n=20)男、女患者的例数比为11(占比55.55%):9(占比45.00%),该组所纳入20例研究对象中交通事故伤占比45.00%(9/20),高处坠落伤占比25.00%(5/20),重物压伤占比20.00%(4/20),挤压伤占比10.00%(2/20)。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中,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MRI、CT检查后确诊为脊髓损伤者;(2)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神经功能和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者;(3)病情相对稳定且意识较为清楚者;(4)处于脊髓休克期后恢复期者;(5)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2.2排除标准

(1)排除合并内分泌系统以及造血系统、肝肾功能损伤等原发性疾病者;(2)排除脊髓休克期患者;(3)排除临床配合度低者。

1.3方法

1.3.1对比组

对比组采用康复治疗进行临床干预,具体包括:(1)膀胱康复训练:可采用诱发排尿、间歇导尿等训练来进行膀胱康复训练;(2)呼吸训练: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的具体病况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抗阻力呼吸等训练;(3)关节康复训练:在明确患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康复进程为其制定针对性关节训练方案,具体包括膝关节训练、腕关节训练、肘关节训练、肩关节训练等,训练过程中要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并积极鼓励其进行主动训练,每次训练时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每日训练两次即可;(4)运动康复训练:具体包括直立平衡训练、起坐训练、翻身训练等,最后逐步过渡到自主行走。

1.3.3试验组

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针灸治疗,具体措施如下:采用20~30号毫针针刺患者伤损脊髓节段上方和下方经脉所在处,主要穿刺穴位为腰阳关穴、命门穴、灵台穴、大椎穴;针对下肢瘫痪患者则加刺阳陵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对上肢瘫患者则加刺外关穴、曲池穴、手三里。每日治疗一次,每次针灸30min,连续治疗10d后,停止5d。而后再进行下一疗程。两组均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持续治疗。

1.4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M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FCA评分(综合功能)、神经功能(采用ASIA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痛觉功能、触觉功能以及运动功能等)。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统计差值存在对比性,用P<0.05代替。

  1. 结果
    1. MBI、FCA评分对比

通过观察表1可知,予以两组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对比组,P<0.05。

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MBI、FCA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MBI评分

FCA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n=20)

48.66±4.34

68.43±3.28

56.96±4.20

86.43±3.12

对比组(n=20)

48.19±4.21

54.17±3.21

56.50±4.54

75.24±2.64

t值

0.4425

12.3584

0.5287

12.378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神经功能评分对比

通过观察表2可知,试验组采用针灸+康复治疗进行临床干预后患者的痛觉、触觉、运动等神经功能指标评分明显优于仅采用康复治疗进行干预的对比组,P<0.05。

表2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比(x±s,分)

组别

痛觉功能评分

触觉功能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

试验组(n=20)

92.35±3.18

95.21±2.35

78.93±2.34

对比组(n=20)

81.43±2.52

82.51±2.64

71.15±4.13

t值

15.6845

14.6952

10.3965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脊髓损伤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骨科疾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存在极大负面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临床高度重视对该病症患者的治疗。但是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很难再生,为此导致治疗起来较为棘手,患者临床治疗期间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而临床常用的康复治疗措施虽然对脊髓损伤患者机体功能的改善以及关节萎缩、肌肉萎缩、泌尿系统感染、排便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预防作用,但是对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方面的作用较为差强人意,为此临床主张通过联合针灸治疗来更加高效的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从中医角度分析,脊髓损伤属于“痿证”、“腰痛”等范畴,扶正祛邪、温通气血、调和阴阳是该类病症的主要治疗原则。而针灸疗法的实施可达到调理气血、补中益气等功效,对患者受损神经的再生以及局部微循环的改善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本研究中,试验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展开对症干预后,患者的MBI、FCA以及痛觉、触觉、运动等神经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仅采用康复治疗进行干预的对比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证实了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显著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灸+康复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不但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而且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提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元鑫,邹永艳,王乐荣,于志强.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6):83-85.

[2]于洪玲.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8):138-139.

[3]郭彦华.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05):15-16.

[4]赵伟.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8):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