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罗海丽

犍为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  四川乐山  6144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对中央型及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影像资料82例,对比分析MPR与横断位对肺癌重要征象显示的差异性。结果:MPR对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的显示率均高于横断位的显示率,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MPR 可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率,对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多平面重建技术

目前,多层螺旋CT为临床诊断肺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因其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功能强大而被临床广泛应用。MPR可叠加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轴位图像,对标线标定的重组线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斜位图像重建,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与内部结构,以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肺癌的阳性检出率[1]。本研究主要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处理技术对中央型及周围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肺癌影像资料82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其年龄最小45岁、最大85岁,平均(62.3410.77)岁。肺癌大体分型为中央型肺癌40例,周围型肺癌42例,组织学型为鳞癌52例、腺癌20例、小细胞癌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腺鳞癌3例。

1.2 方法

设备为东芝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为150mA,120kV,层间距、层厚分别为7㎜、7㎜,对胸廓入口到膈平面进行扫描,扫描时为吸气末扫描。采用MPR对原始数据进行3㎜重建,重建间隔为1.5㎜,病灶直径小于2㎝,则采用1㎜重建,重建间隔则调整为0.5㎜,选择肿瘤中心固定,从X轴、Y轴、Z轴转动平面,选择最佳图像。

1.3 观察指标

观察MPR与横断位对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征象显示率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MPR对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的显示率高于横断位的征象显示率,P<0.05,见表1。

 表1 观察MPR与横断位的肺癌征象显示率 (n,%)

检查方法

n

支气管征

胸膜凹陷征

血管集束征

深分叶征

空泡征

短毛刺征

MPR

82

27(32.92)

58(70.73)

52(63.41)

68(82.93)

17(20.73)

80(97.6)

横断位

82

12(14.63)

42(51.22)

33(40.24)

57(69.51)

15(18.29)

75(91.46)

2

/

7.69

6.56

8.817

4.071

0.155

2.939

P

/

0.006

0.010

0.003

0.044

0.694

0.086

3、讨论

近年来,因吸氧、环境污染等因素,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逐年递增,如何提高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率亟需解决。众多研究表明,肺癌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包括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等(补充文献)。本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深分叶征的显示率高于横断位CT,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证实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肺癌诊断率,对准确诊断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支气管征与空泡征,病理为肿块中的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支气管征表现为管状低密度影,可绕肿瘤边缘走行或包裹于肿瘤内部,采用MPR可调整基线角度,能清晰显示支气管长轴,从而避免将支气管征误认为空泡征[2]。胸膜凹陷征是病灶边缘的条状影,其以三角形、喇叭形连接胸膜,当胸膜凹陷平行于横断面时可以理想地显示,但当胸膜凹陷走行为斜行或者上下走行时则难以通过横断面清晰显示,这时通过MPR对基线角度重组,让平面平行于胸膜凹陷方向,可以提高这一征象的显示效果。血管集束征是病灶周围的血管聚拢到病灶的表现,由于血管走行为垂直、斜行,扫描时层面与血管走行不同,这造成横断面上对血管集束征的显示效果不理想。通过MPR技术旋转角度,让扫描层面与血管走行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医生整体观察征象进而减少漏检。深分叶征表现为肿块边缘存在的分叶状改变,肿瘤生长速度不等、受到肺支架结构的阻挡可造成这一征象产生。分叶征与扫描层面平行时可以从影像图上比较清楚地观察,但对横向生长平衡、纵向及斜向生长不平衡时,仅通过横断面则难以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这时需要通过MPR技术对基线的旋转方向进行调整,之后才能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3]。短毛刺征表现为病灶边缘存在的放射性、无分值的细短线条影,其不连接胸膜,向肺实质伸展,该征象为肿瘤从多个方向向外生长蔓延引起,因此本次研究中MPR与横断面对这一征象的显示率均较高。

多平面重建技术容易操作,具有较高可行性,该技术允许从任意角度获取高质量图像,其应用能突破横断位的限制,能更好地显示肺癌征象,有助于帮助了解肿瘤内部结构、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其应用于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MPR 可提高对肺癌CT征象的显示率,对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石邈,续力云,潘鑫福,等. 三维重建技术在肺腺癌新分类标准诊断中的价值[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3):278-282.

[2] 包雪梅,王群. 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2020,27(6):699-702.

[3] 梁琰,张永强,李展展,等. MPR在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2):5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