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曹婷婷

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邮编030032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者,给予镇静镇痛药的效果以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480例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干预,观察患者镇静镇痛情况,并且做好相关护理工作。结果:480例神经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出现10例躁动不安,6例低血压,经镇静镇痛干预效果良好,未见意外拔管以及呼吸不畅情况。结果:神经外科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有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工作。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镇静镇痛药;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的危重患者常常存在呼吸困难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机械通气辅助干预。而受疾病发病、人工气道建立、精神等诸多因素影响,患者容易出现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情况,使得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并加重病情,严重甚至威胁生命健康[1]。因此对危重症病患机械通气过程常需给予镇静镇痛,通过合理镇静镇痛降低氧耗以及焦虑情绪,改善通气状况,适应机械通气治疗,此外在镇静镇痛期间还应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工作。本次研究中选取480例神经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探讨镇静镇痛药物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神经外科ICU病房收治的480例机械通气者为研究对象,均是肺感染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低氧血症,需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男性281例,女性199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15±2.41)岁。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机械通气的同时,患者均是根据病情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与瑞芬太尼,主要是微量泵静脉持续泵入咪达唑仑0.05mg/kg·min+瑞芬太尼50μg/ml,依据患者的用药反应调节药物输入速度。

2 结果

480例机械通气者,给予缓和镇静镇痛药物治疗过程10例出现躁动不安,6例出现低血压,对此类患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且加强护理,患者的镇静效果满意,未出现意外拔管以及呼吸不畅情况,机械通气效果满意。患者住ICU时间最短为7d,最长为24d,平均时间(14.15±2.26)d。

表1 480例患者镇静镇痛分级

Ramsay镇静评分

1分

2-4分

5-6分

例数

12

464

4

VAS镇痛评分

1-3分

4-6分

7-10分

例数

458

20

2

3.护理

3.1 生命体征监测

镇静药物应用后因为痛觉降低,可能掩盖一些疾病症状或者阳性体征。因此需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可每隔30-60min在床边探视患者,检查局部及全身状况,清醒患者可通过书写交流。

3.2 呼吸道管理

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肺部自洁能力下降,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气管内的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就会增加气道阻塞、肺部感染几率。所以需要加强患者气道护理以及消毒隔离工作,避免院内感染发生,重点则是定期更换呼吸机回路以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工作,每隔2-3小时则是叩击患者背部,必要时吸痰,并且保持呼吸机的正常运转,及时处理报警信息,避免患者由于无力呼救而出现死亡或者其他意外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观察并且记录机械通气指标以及各项指标,及时排除故障,而对于突发的故障无法排除则是取下呼吸机,无自主呼吸则借助简易人工呼吸器维持通气供氧保证健康及安全,并及时更换呼吸机。

3.3 镇静镇痛观察

持续监测患者的24h心电监护数值,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根据病情监测血气指标,镇静效果应用Ramsay分级评估镇静效果,呼吸机每隔30-60min进行一次评估,此外调节相关药用剂量,经常呼唤患者以保持护患间的沟通,清醒患者可通过书面方式沟通。持续数日镇静镇痛者可每隔24h减轻镇静情况,呼唤患者持续到患者能够正确应答[2]。唤醒期在白天减少镇静剂使用量,让患者睡眠以及唤醒周期可逐渐趋于正常,逐渐减少用量使得镇静镇痛药物能顺利撤除。

3.4 人机对抗处理

人机对抗是指机械通气者发生呼吸窘迫,这可影响机械通气效果。对于持续人机对抗者不能完全的认为是因为镇静药物剂量应用不够引起,首先需要尽量去除以及减轻引起疼痛、焦虑以及躁动的因素,避免不良因素的出现;其次则是需要检查输液通路情况,观察输液通路的通畅情况,检查注射泵是否完好;再次应检查呼吸道的通畅情况,观察通气模式是否适合医用效果,在排除掉其他的因素后则是应用常规剂量的镇静镇痛药物,如果使用的镇痛药物不能维持较好的镇痛效果,需要增加镇痛药物的使用量,但是增加的量不能一次性过度,而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避免一次性加量过大引起明显的不适情况。

3.5 基础护理

调节病房环境的适宜状态,保持温湿度的大小在合适水平,降低因为各类仪器的报警音量以及强光引起的不良刺激情况。应用镇静治疗的机械通气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导致肢体活动能力降低,需要注意合理干预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调整患者为舒适体位,可每隔2h更换一次体位,应用防压疮的气垫床进行干预,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情况,床单被罩干净整洁并且定期更换。可每天使用温水擦浴2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感染发生

[3]。针对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后关节肌肉活动减少情况,需要每次翻身后摆放合适的体位状态,加强对肢体运动功能的被动锻炼,且观察双下肢有无深静脉血栓情况,及时发现并且及早治疗。清醒的机械通气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这样可影响机械通气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用成功脱离呼吸机病例为榜样,仔细观察眼神、表情、口型、手势等,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争取尽早脱机拔管。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采取机械通气的患者,合理应用镇静镇痛药物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需要相关护理干预工作,巩固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丽, 宋鹏延, 黄露. 镇静镇痛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实践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 19(11):157-159.

[2]王静. 对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及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6):279-280.

[3] 李杰. 医护合作ICU镇痛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028(0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