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急性ST段抬高型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路径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黎金英

桂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广西 桂平 5372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段抬高型(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STEMI、NSTEMI患者临床路径单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临床路径单护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心功能受损、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表现不同,可将其分为ST段抬高型(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二者在冠脉狭窄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无论何种类型的心肌梗死患者,均需予以其全方位的护理干预,确保其在时间窗内得到救治,改善患者不良预后[1]。本文将临床路径单护理的实际应用作出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选患者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40~80岁,发病时间〈6h,知情同意本研究;已排除病情危重者、意识丧失者、入组前1年有介入治疗史或外科手术史者、何必其他躯体疾病者。两组年龄分别为(62.11±3.98)岁、(61.87±3.92)岁,男女比例分别为20:15、19:16,发病至入院时间分别为(4.05±1.22)h、(3.96±1.15)h,STEMI、NSTEMI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19例、14例、21例,组间差异较小(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予以两组常规治疗,应用抗血栓药物、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减少心肌耗氧药物等,对于符合适应证者,及时开展介入治疗。

对照组: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宣讲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遵医嘱执行护理操作,密切配合急救,患者住院期间,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组:(1)准备工作:总结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经验,根据患者发病时间、身体状况、心肌梗死类型等基本信息,制作临床护理路径单,予以患者具有顺序性、准确性、时间性的护理干预;(2)路径单具体内容:①患者入院即刻至60min,开放静脉通路,指导患者绝对卧床,做好病情评估,对于症状严重患者,可开放绿色通道,优先予以患者救治,优先完成相关检查;②患者入院60min~2h,注意观察临时起搏器使用情况,严格控制静脉输液速度,警惕患者病情波动;③患者入院24h内,完成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做好心肌梗死知识宣教,说明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治疗方案、临床预后等,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做好情绪安抚,介绍住院相关事宜;④患者入院后2~3d,遵医嘱合理用药,强化睡眠管理,消除外界不良刺激,如噪音、强光等,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⑤入院后3d至出院,予以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做好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宣教,指导患者适度锻炼,严密监督患者日常生活行为;⑥对于NSTEMI,遵医嘱合理用药,予以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最大限度促进其心功能恢复;STEMI大多需要接受介入治疗,应警惕相关并发症,重点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及住院天数;②统计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梗死性心包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7.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详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护理指标对比(±s,n=35)

组别

进入抢救室时长

(min)

心电图完成时长(min)

住院天数

(d)

并发症发生率

[n(%)]

观察组

4.12±1.08

5.87±1.41

11.75±1.26

3(8.57)

对照组

10.95±2.64

12.33±2.80

14.24±1.39

10(28.57)

t/X2

14.1661

12.1908

7.8520

4.6289

P

0.0000

0.0000

0.0000

0.031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救治难度大、病情凶险、发病急骤等特点,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死亡风险较高[2]。在此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单护理,制定流程化工作表,与医疗操作密切配合,快速、精准的予以患者各项干预措施,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服务,减少患者候诊及检查所耗费的时间,最大限度提高早期救治效率。入院早期,将病情监护、疾病宣教、情绪安抚等作为护理重点,能够遏制患者病情波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在住院治疗后期,将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住院环境管理、康复指导作为重点,可促使患者选择有利于疾病康复的生活行为,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不仅如此,STEMI、NSTEMI患者在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路径单可根据患者病情特点,适当调整护理干预重点,制定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对于STEMI、NSTEMI患者,均可起到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

[3]。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住院天数、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方面,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所述,在STEMI、NSTEMI患者护理中,开展临床路径单护理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可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减少心肌梗死相关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具有推广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姚吉换.基于医护团队合作构建的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01):116-117.

[2]刘冬梅.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01):21-24.

[3]汪正艳.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1,34(19):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