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

赵丽君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01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产后缺乳的情况使用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以便于达成理想的效果。方法:针对8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为常规干预,观察组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产妇的产后缺乳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2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初始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方面,观察组优势显著,对比差异大。最后,在产后产妇满意度上,观察组也保持了优势,数据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对于产后缺乳的产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降低了初始泌乳时间,也提升了泌乳量,产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

    产后缺乳属于常见的一种情况,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改善缺乳发生率,这就需要采取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等措施,为产妇提供专业性的指导。从中医角度上看,产后缺乳的原因与气血两虚,肝郁气滞有关[1],在治疗中要采取中医角度的护理分析,加强干预。鉴于此,针对8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结果如下。嗯。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80例产后缺乳的产妇为对象,样本来源于2021年6月,截止为2022年5月前来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观察组产妇年纪在22-38岁之间,平均为(26.45±3.96)岁,剖宫产12人,阴道分娩28人;对照组产妇年纪在23-37岁之间,平均为(25.39±3.87)岁,剖宫产14人,阴道分娩26人。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患者家属对本次调研知情,可以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对应工作。经过本院报备医务科,并获取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干预,加强健康宣教,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深入讲解,确保产妇和家属能够认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心理干预,展开母乳喂养指导。

观察组为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在产后12小时起可以针对膻中,屋翳,乳根,肩井,足三里进行操作可以通过温针灸等技术实施治疗,在回旋灸时间上要控制在两分钟内。每天可进行两次,每次在30分钟左右,连续三天。随后可对患者进行子宫按摩,由左手拇指分开并行于耻骨上方进行按压,手掌往宫体向上推移,右手牵拉脐带协助胎盘晚出,在分娩后一手摸子宫底部,另一手则在子宫后壁前壁进行按摩。此外可以进行穴位按摩,如选择乳根穴,膻中穴,以手法按揉为主。还可以对大椎穴、天宗穴进行按压。最后则为乳房按摩,可将手掌放于乳房和胸部周围,每天一次左乳为顺时针,右乳为逆时针,每天25~30次,促使乳房局部有发热为宜。

1.3 评价标准

本次调研将记录产后的泌乳情况,包括初始泌乳时间以及泌乳量,随后将记录产妇的产后缺乳发生率。最后的对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了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以及产后护理操作等多方面。

1.4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x±s)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就数据中看,观察组产妇的产后缺乳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7.5%(11/4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在初始泌乳时间、泌乳量等方面,观察组优势显著,对比差异大。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泌乳情况对比分析(x±s)

组别

初始泌乳时间(h)

泌乳量(ml/次)

对照组(n=40)

78.45±6.44

19.45±2.35

观察组(n=40)

52.34±5.49

40.88±6.73

t

15.335

14.398

p

<0.05

<0.05

最后,在产后产妇满意度上,观察组也保持了优势,数据高于对照,分别为95.0%(38/40)和77.5%(31/40),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母乳是对新生儿最好的喂养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新生儿的免疫力,还能够促进产妇机体代谢,通过母乳喂养可以对子宫收缩发挥刺激,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母乳喂养的生育也进行需要保障产妇产后无缺乳的情况,但是随着当下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方式以及身体素质的变化,产后缺乳率有所上升,由此我们要进行对母亲的干预。

从中医角度上看,产后缺乳和气血虚亏有关,而乳汁的主要成分为血,如产后产妇失血过多,受脾胃虚弱的影响,则会导致气血不足,乳汁分泌难度较大[2]。通过中医的一系列方案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如在子宫按摩下,能够对体表进行刺激疏通经络,有助于调节气血。对乳房的按摩也可以缓解乳房胀痛,还能够促进乳腺管疏通,对提升产妇的乳汁分泌能力也很有帮助[3]。采用多种综合治疗方案,能够直接作用于乳房及乳周,也省去了口服药物所带来的困扰,产妇的接纳度高。结合本次调研可见观察组的干预下,产后切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对于产后缺乳的产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降低了初始泌乳时间,也提升了泌乳量,产妇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晏嫦君,王洪兴,王珺,李君,刘佳. 孕产妇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认知及利用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06):37-39+50.

[2]杨华,张寿全,李天赐.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产后缺乳运用现状[J]. 内蒙古中医药,2022,41(03):142-144.

[3]刘胜春,赵学刚,祝佩芹. 通乳络方对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疗效及催乳素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751-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