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对心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优质护理服务对心内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

郝晓燕 ,史秀山

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  山西省太原市  030032

摘要:目的 分析对心内科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如何影响基础护理质量。方法 抽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观察研究的试验对象,在科学随机原则的指导下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价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评分(92.45±1.77,88.76±3.81)维度上数据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9.72±1.93,72.35±4.28);常规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0%,后者数据结果显著高于前者。且此二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结论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基础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切实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其预后,建议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心内科;基础护理

心内科就诊患者发病机制具有一定复杂性,且其病情变化往往较为迅速,在常规治疗之外,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亦尤为重要。基础护理干预在心内科患者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疏漏,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代之以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临床效果,主要聚焦于该模式对心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到此次观察研究中的试验对象抽取自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在科学随机原则的指导下将其划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各组具体资料情况如下:常规组25例患者年龄范围介于49至79岁范围内,年龄均值为(61.25±5.48)岁,其中男17例,女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介于52至77岁,年龄均值为(60.18±6.03)岁,其中男15例,女10例。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不具有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关于此次观察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程式均详细告知患者家属,并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前述知情同意书,试验内容以报告形式呈送院伦理委员会,经其批准后予以实施。

1.2 方法

以基础护理模式对常规组患者予以干预,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入院后的诸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并对之开展全面细致检查,紧扣医嘱规范与标准引导患者科学用药,定期巡视病房及时排查异常现象,若存在即迅速告知医生予以针对性处理。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1)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应秉持耐心、亲和、细致原则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回答其各类疑问,助力患者充分了解病症及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2)强化心理护理: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常态化心理护理能力培训,疏导患者不良负面情绪,通过合宜沟通技巧与之进行深度交流,明晰其具体心理状况;(3)护理服务体系优化整合:结合科室具体情况,对护理人员业务技能素养、执业年限等进行系统化梳理,科学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并以分层管理机制加以保障,如临床实践中可设置相应护理责任组,组内成员固定,并将各层次护理人员进行 高低搭配,分床到人,组长同组员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护理人员每日反馈护理进展及难点所在,组内予以讨论总结,实现对护理质量的从严把控;(4)强化健康知识教育:责任护士应在患者就诊的全流程对其予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讲,并向其详细介绍病区环境与主治医师,明晰各类注意事项,化解部分患者因对疾病的了解不足产生恐惧、紧张、抵触等负性情绪,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相关数据予以观察记录,并汇总相关结果做研究参考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观察研究所运用的相关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2.0,并分别将与[(%)]定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相应的表达方式,观察组与常规组之间护理质量评价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则采取检验,P<0.05视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评分(92.45±1.77,88.76±3.81)维度上数据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9.72±1.93,72.35±4.28),且此二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细化数据结果可参考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质量评分

健康知识评分

常规组

n=25

79.72±1.93

72.35±4.28

观察组

n=25

92.46±1.77

88.76±3.81

5.7475

4.4438

P

0.0192

0.0173

2.2 常规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0%,后者数据结果显著高于前者,且此二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细化数据结果可参考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组别

十分满意

较为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常规组(n=25)

5(20.00)

6(24.00)

8(32.00)

6(24.00)

19(76.00)

观察组(n=25)

10(40.00)

8(32.00)

6(24.00)

1(4.00)

24(96.00)

1..537

1.2859

0.2774

2.1253

3.4482

P

0.0015

0.0013

0.0212

0.0029

0.0325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强调“患者为中心”原则,关注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通过个性化护理服务提供、心理护理强化、护理服务体系优化整合、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持续提升,能够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并促进患者预后。心内科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该科室收治的患者罹患心绞痛、心肌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类型病症,此类疾病变化较快,对治疗时效性要求较高,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次观察研究的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及健康知识评分(92.45±1.77,88.76±3.81)维度上数据结果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9.72±1.93,72.35±4.28);常规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6.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6.00%,后者数据结果显著高于前者。且此二组间的差异比较经由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意义(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心内科基础护理质量,弥补常规护理模式的不足。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基础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切实提升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其预后,建议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月,许云清,刘勇,刘文秀,金胜楠,韩海玲,李贤.45所三级医院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现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03):245-248.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21.03.013.

[2]马红英,余娅红.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145.

[3]唐侠,包满珍.门诊护士和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认知情况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01):139-141.DOI:10.13898/j.cnki.issn.1000-2200.2020.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