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宋奥莉

新疆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组探究,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与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n=50),对比各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肝纤维程度及肝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肝纤维程度及肝功能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可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程度,提高肝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功能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导致肝脏传染疾,其感染途径有针刺、吸毒以及输血等,

在我国发病率相对较高[1]。肝纤维化是因肝病不断进展至肝硬化的病理过程,具有较高的动态化与可逆性,积极治疗可有效逆转肝纤维化程度。有学者认为[2],对该疾病患者采取有效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肝脏营养,对免疫功能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饮食护理对患者真实防治效果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深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用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2月-2021年2月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组探究,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2-70岁,平均(51.15±10.21)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3-70岁,平均(51.50±10.13)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中诊断标准;②RNA检测为阳性;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②肝癌患者;③急性肝炎患者;④合并其他肝病;⑤护理期间退出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含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定期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①个体化合理饮食计划:医护人员对患者生活习惯与运动情况全面了解,同时评估机体酸碱平衡,以此制定个体化合理饮食计划,如基础代谢率计算、每日摄入总热量、能量摄入的分配等,在分配能量时,早、中、晚占比约为20%、50%、30%。②食物选择:在饮食护理期间,患者需对自身每日热量摄入有效记录,多摄入低脂肪、碳水化合物(250 g/d)、蛋白质(100 g/d);适当摄入粗粮,少摄入脂肪;补充相应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并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应小于6 g,若患者出现水肿症状,应严格控制食盐量,每日不能高于500 mg。禁止食用金枪鱼、秋刀鱼、沙丁鱼等。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餐饮食以八分饱为宜,饭后及时漱口、刷牙。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水平,且对Stiffness值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计算,肝纤维化与肝功能以(±s)表示,若P<0.05,则两组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肝纤维化程度与肝功能  干预前,两组肝纤维程度及肝功能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肝纤维程度及肝功能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纤维化与肝功能比较(±s)

  组别

TBIL(µmol/L)

AST(U/L)

ALT(U/L)

Stiffness值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60)

58.41±6.52

55.63±3.85

67.52±4.14

63.47±5.78

76.23±5.46

72.68±3.44

8.16±1.92

7.77±0.23

观察组(n=60)

59.56±8.54

45.39±6.82

67.41±3.52

45.66±3.11

76.52±6.72

61.35±3.46

7.91±2.23

6.17±0.39

t

0.829

10.128

0.157

21.018

0.259

17.987

0.658

27.373

P

0.409

0.000

0.876

0.000

0.796

0.000

0.512

0.000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传染性,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可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疾病,在疾病进展时,肝纤维化是其病理过程,细胞外基质与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是其重要特征,极易降低肝功能。研究发现[4],肝纤维化患者机体内胶原纤维和纤维结缔组织可降解,可有效恢复肝脏形态,提高肝脏功能,以此使疾病发展逆转。由于肝脏可增强物质代谢,对营养要求较高,平衡每日饮食结构可显著维持肝脏结构,对提高肝脏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规律饮食至关重要。

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是临床饮食护理中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通过饮食结构的调节,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细胞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减少对肝脏造成损伤,以此可提高肝功能,减缓纤维化进程

[5]。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各组肝纤维程度及肝功能对比有差异,可能是因该护理模式主要通过食物选择与摄入能量的制定,避免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伤;饮食制定内容主要有增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根据机体评估,适当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减少食盐的摄入量;通过指导患者记录饮食日记,确保饮食结构均衡,加快肝脏物质代谢,对改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可显著逆转肝脏纤维化,恢复肝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亚飞,叶珺,谢琴秀,等.不同医院无创性肝纤维化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效能差异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4):510-513.

[2]黄君丽,李先鹏,毛敏芬,等.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6):1049-1051,1055.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941-1960.

[4]魏玮,方爱玲.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3):110-112.

[5]林亚端,黄佩丽.个体化连续饮食护理在住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3):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