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林珊

丹阳市人民医院/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江苏 丹阳  212300

【摘 要】目的:观察骨科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骨科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分别行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避免骨科患者出现并发症,并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骨科护理效果   

在各级医疗机构中骨科均为重要的科室,该科室所收治的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症状,这便导致骨科患者易因病痛折磨等因素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1]。为此,本文便针对向研究了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骨科患者的康复提供一定的帮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抽取80例因骨科疾病在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我院骨科就诊,采用数字随机表法的方式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4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两组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22±7.84)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7.69±7.88)岁。经统计学软件验证组间各项一般资料数据差异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首先,护士应指导患者明确自身的病情及相应治疗措施,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其次,护士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动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控,根据患者各项指标水平予以对症护理。最后,护士应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干预,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通过康复锻炼的方式促进患者的康复。

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首先,组织我院高年资护士进行人性化护理小组的组间,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组建完成后统一接受培训,已促进小组成员专科护理能力的提升。其次,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体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并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需求,已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施行。再次,临床护理期间护士应遵循护理方案予以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定期进行病房清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修养环境。然后,护士还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饮食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指导患者明确饮食禁忌,调整饮食结构,满足身体恢复所需的营养需求。而后,护士还应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干预,若患者疼痛症状可以耐受,护士可采用注意力转移等措施缓解疼痛对患者的影响,若患者疼痛较重,护士则可指导患者患者掌握简单的应急止痛方法,并遵医嘱予以患者适当剂量的止痛药物。最后,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通过适当强度的肢体活动,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

1.3 评定标准

验证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差异。

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应用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并发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压力性损伤和感染的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该量表满分10分,患者得分≥8分表示十分满意、分数区间为5-7分表示满意、分数<5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n*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比较

表1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比较 (x±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0

73.81±4.57

84.24±3.13

对照组

40

73.75±4.62

81.98±3.21

t

-

0.0584

3.1881

p

-

0.9536

0.002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如表2所示,实验组的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均较低,P<0.05。

表2 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n(%)]

组别

n

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压力性损伤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对照组

40

2(5.00)

1(2.50)

5(12.50)

8(20.00)

X2

-

-

-

-

6.1346

p

-

-

-

-

0.0133

2.3 护理满意度

如表3所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数据差异比较结果 [n(%)]

组别

n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40

30(75.00)

9(22.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22(55.00)

12(30.00)

6(15.00)

34(85.00)

X2

-

-

-

-

3.9139

p

-

-

-

-

0.0479

3 讨论

疼痛是骨科患者较为常见的问题,该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造成负面倾向,易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2]。并且,骨科患者易出现并发症,若不针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干预,便会对患者的康复造成影响[3]。因此,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可或缺。本研究发现: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要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护理干预措施中该措施并能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考量,从而有助于患者护理需求的满足,在促进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提升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并且,人性化护理能通过护理方案的制定予以患者综合且全面的护理干预,从而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避免骨科患者出现并发症,并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袁文友,杨吉芬.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7):121+125.

[2]王玉,许静,杨业,等.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实践[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1):105.

[3]徐雪芹,钱丽华,庄美华,等.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感、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1):1981-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