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分析

倪炜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999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在急诊护理干预下,观察其心肺复苏后康复状况所受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病例80例,均为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急诊护理干预,分析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动脉压、心率较高,患者负面情绪会明显减轻,安全性高(P<0.05)。结论: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术后动脉压、心率,缩短治疗与ICU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心绪,提高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康复;影响

心脏骤停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治疗常用心肺复苏急救。心脏骤停是因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疗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及时、科学的复苏抢救可有效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否则会危害患者生命[1]。临床应用时,医生会先对患者心脏骤停患者开展心肺复苏抢救,挽救患者生命。但是,因当前不清楚心脏骤停的发病因素,仅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抢救无法杜绝患者心脏骤停的产生,甚至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2]。因此,为心脏骤停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十分重要。常规护理中,医护人员仅是调整患者饮食,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这种护理难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恢复,针对性不足。急诊护理模式的实施,可全面解决上述问题,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本研究现对收治的患者分组实施不同护理,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心脏骤停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女(n=21、19),年龄28~79岁,平均(79.56±3.62)岁;观察组:40例,男、女(n=22、18),年龄28~78岁,平均(79.57±3.61)岁;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式。

观察组:急诊护理干预。具体为:

(1)创建急诊护理小组

建立急诊护理效,小组成员由医护人员组成,组长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学习急诊方面的知识,按照患者实际状况创建档案,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

(2)基础环境护理

抢救后,护士应重视病房环境,确保病房温度、湿度处于合理状况,以免患者因湿度较低引起发热,以免患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护士还应强化对患者的观察,注意其面部表情,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时,及时了解患者实际状况,及时上报医生,采取科学的抢救方式。

(3)心电图监护

实时对患者体征进行监测,密切对其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时制定解决方案。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体征波动较大,需对其强化监护,严密对心率变化进行观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另外,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发现异常时及时向医生上报,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

(4)脑部复苏护理

心脏复苏治疗后,护士应及时对患者家属做好健康宣传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合理使用湿毛巾,擦拭其额头与颈部,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调节环境为亚低温,后开展对应治疗。患者心跳恢复后,测试其血压,及时为患者头部降温,使用冰块冰敷头部,保持头部温度为28℃。

为患者科学使用加速脑细胞代谢的药物,以免脑组织耗费过多氧分,有效对脑水肿进行控制,使颅内压下降。复苏时,患者呼吸、循环系统波动较大,护士应做好心电监护,密切对其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关注其各项体征变化。监测心电时,血压测试每5-30min/次,观察记录瞳孔、呼吸频率。

(5)对症护理

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后,护士应对患者仔细观察,判断其是否有肺水肿、气胸症状。必要时,为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护理,确保其呼吸道的湿润,护士间接帮其拍背护理,帮其排痰。若患者处于亚低温状况,护理时应做好保暖工作,适当采用冬眠合剂,后开展复温护理。

(6)心理疏导

护士应走近患者,了解其心理状态,为其普及疾病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以免患者对病情不了解存在恐惧心理。与患者家属沟通,指导其多给予患者陪伴和关心,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陪伴患者一起做其感兴趣的事情,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患者挣脱不良情绪的束缚,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7)气道护理

心肺复苏后可用气管插管保持呼吸的正常,操作时,护士应严格遵循无菌理念,以免引发感染。另外,还可运用胶带对插管进行固定,以免插管被咬扁。患者吸氧时,仔细观察其体征变化,发现发绀时及时干预。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动脉压、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心率。(2)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判断患者负面情绪轻重,分值越低则负面情绪越轻。(3)计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

±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呼吸机治疗时间、术后动脉压、ICU住院时间、心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动脉压、心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术后动脉压、呼吸机治疗时间、ICU住院时间、心率(±s)

组称

n

呼吸机治疗时间(d)

术后动脉压(KPa)

ICU住院时间(h)

心率(次/min)

观察组

40

11.25±1.20

9.48±1.50

5.62±2.15

101.52±7.45

对照组

40

15.69±2.56

7.33±1.31

7.39±2.51

88.09±7.62

t

9.932

6.828

3.387

7.970

P

0.000

0.000

0.001

0.000

2.2 负面情绪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P<0.05)见表2。

表2:心理状态(±s,分)

量表

n

SDS

SA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0

32.37±1.21

10.17±2.14

43.12±1.62

11.25±2.69

对照组

40

32.38±1.18

16.86±2.39

43.17±1.48

16.10±2.34

t

0.037

13.189

0.144

8.603

P

0.970

0.000

0.886

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3。

表3:不良反应发生率[n(%)]

组称

n

肺部感染

记忆减退

胸部不适

压疮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40

1(2.50)

0(0.00)

0(0.00)

0(0.00)

1(2.50)

对照组

40

2(5.00)

3(7.50)

2(5.00)

2(5.00)

9(22.50)

7.314

P

0.007

3 讨论

心跳骤停是急诊危重疾病,是因多种原因导致。一旦患者心跳骤停,需紧急展开抢救,否则会导致四肢、内脏等诸多脏器受损,严重情况下会使其脑细胞缺氧坏死,脑组织也会受到损伤,威胁患者生命[3]。急诊治疗技术的逐渐完善下,心肺复苏术对心脏骤停的治疗效果也明显提升。护士应积极配合医师,为实施成功的患者供应优质护理服务,使其心理与生理功能均得到恢复。

急诊护理干预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干预方式,该护理是对常规护理的升级,为患者实施护理较多,综合对其病情进行改善。该方式要求患者不断学习,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熟悉心电监护系统,发现异常时遵循操作规章及时处理,抢救患者生命[4]。由于心脏骤停前夕可能会产生濒死感,使其心理受影响严重,虽然生理已得到恢复,但内心较为恐惧。因此。护士应定期对患者心理做好疏导,帮其认识病情,嘱咐家属陪伴和照顾患者,从源头上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5]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改善显著。这表明急诊护理可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经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以免治疗受到患者负面情绪的干扰。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干预有助于对其心肺复苏加以改善,稳定生命体征,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晴.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2019,29(25):202.

[2]罗莎莎,王会芳,尹艳君,等.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7):1.

[3]李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影响的疗效评价[J].糖尿病天地,2020,17(3):262.

[4]孙春玲.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15):3.

[5]任优梅,张卿,彭金亮.急诊护理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20):3346-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