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血液透析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连续性血液透析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

李云丽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评价肾衰竭患者采用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法: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7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血液透析差异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研究组38例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对组间肾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更低,Ccr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透析反应、透析失衡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等总发生率7.89%明显较对照组的26.31%更低(P<0.05)。结论:基于肾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肾衰竭;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透析;肾功能;并发症

肾衰竭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且可同时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如未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安全[1]。目前,对于肾衰竭临床尚无特效根治方法,强调遵循的治疗原则为尽早识别并纠正可逆病因,适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实现延缓肾功能持续恶化、挽救患者生命安全目的[2]。血液透析属于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能够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过多水分,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3]。本次研究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7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评估对比间歇性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2021年1月-2022年6月时段本院收治共计7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纳入标准:符合肾衰竭诊断标准;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指征;病历资料齐全无缺损。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重大疾病;严重心衰或肺水肿;不能耐受体外循环。按血液透析差异分组,对照组38例:急性肾损伤20例、慢性肾衰竭1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均值数(53.24±10.19)岁。研究组38例:急性肾损伤21例、慢性肾衰竭17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5岁,均值数(52.96±10.2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间歇性血液透析:建立静脉血管通路,设定血流速度、透析量,分别是300ml/min、2200ml,每次5h,每周3次,共治疗4周。

1.2.2 研究组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建立静脉血管通路,设定血流速度、透析量,分别是200ml/min、1200ml,每次10h,每天1次,共治疗4周。

两组使用血液滤过器、透析液均一致,于透析期间给予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措施,同时加强透析监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并予以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

1.3.1 组间肾功能指标对比:以治疗前、治疗后为观察时间点,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抗凝离心后取上清液,测定血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 水平,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

1.3.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主要有透析反应、透析失衡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等,统计计算实际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 SPSS22.0 软件分析。涉及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s)、n(%)统一,T 检验、卡方检验; p<0.05 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肾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 BUN、SCr、Ccr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BUN、SCr均较对照组更低,Ccr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组间肾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n

BUN(mmol/L)

SCr(mmol/L)

Ccr(ml/min)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8

28.45±4.69

17.41±3.61

395.78±84.31

317.66±65.84

20.84±2.69

23.67±3.14

研究组

38

28.77±4.32

12.95±2.86

396.11±83.72

225.32±53.14

21.13±2.50

28.42±4.55

t

--

0.309

5.970

0.017

6.728

0.487

5.297

P

--

0.958

0.000

0.986

0.000

0.928

0.000

2.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透析反应、透析失衡综合征以及心血管并发症等总发生率7.89%明显较对照组的26.31%更低(P<0.05)。见表2。

表2 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透析反应

透析失衡综合征

心血管并发症

总发生率(%)

对照组

38

4(10.53%)

3(7.89%)

3(7.89%)

10(26.31%)

研究组

38

1(2.63%)

1(2.63%)

1(2.63%)

3(7.89%)

2

--

--

--

--

4.129

P

--

--

--

--

0.042

3 讨论

肾衰竭病因较为复杂,其中急性肾衰竭病因涉及肾前性病因、肾性病因、肾后性病因,慢性肾衰竭则主要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炎、高血压肾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等[4]。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肾衰竭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血透透析作为临床治疗肾衰竭的主要方法,可实现净化血液目的,而血透透析又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存在一定差异,如何选择最佳血液透析方法对阻止疾病进展、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说明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较间歇性血液透析更为卓著。分析原因可能是,间歇性血液透析在清除毒素时高峰和低谷变化较为明显,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容量、血浆渗透压等波动也比较大,极易导致失衡综合征,同时间歇性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模拟肾脏功能,尤其是重吸收功能,且清除毒素以中小分子为主,很难实现充分透析。而连续性血液透析可有效避免上述缺点,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具有透析时间相对较长、置换液量较大以及对流作用较强等优势,能够更好清除体内毒素、废物以及炎症因子等,并重建免疫稳态,从而保持离子稳定性、内外血管一致性,减轻脏器损伤,改善肾功能[5]。②连续性血液透析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清除速率相对比较缓和,可避免患者血容量发生较大波动,良好控制容量负荷,且存在连续、等渗等优势,更利于机体内环境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以及血流动力学平稳的维持,并持续稳定控制氮质血症、电解质以及水盐代谢,进而有效降低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安全性[6]。③连续性血液透析对于病情严重患者可更加有效缓解和控制其病情,具有溶质清除率高特性,不仅可以排出体内毒素、多余水分以及代谢废物,还能够有效清除体内变性蛋白质、炎症介质以及细胞因子等,并及时补充置换液,起到过滤净化血液、降低血液中溶质浓度等作用,进而最大限度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④可实现按需提供营养及药物治疗,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不断清除循环中的毒素、中分子物质等,并提供营养代谢支持,有效控制体温,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比较,更接近肾脏的作用,进而更符合人体生理状态,更利于改善危重病症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预后。

综上,肾衰竭患者采用间接性、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整体效果更为卓著,对于肾功能改善、并发症减少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洁,吴洁,李梦迪.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05):607-608.

[2]张世杰.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06):27-29+33.

[3]陈仕智,陈幸.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效果及对生存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01):45-47.

[4]葛亮,谭红金.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90-93.

[5]张圣雪,闫燕,赵彦,等.肾衰竭患者应用连续性血液透析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5):2594-2595.

[6]丁洁,李峻,伍军,等.连续性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