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及超声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及超声特点分析

杨荔

 达川区人民医院   635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及超声特点。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60例,入选时间2020年2月-2022年4月,均行急诊超声诊断,统计检查符合率,分析超声特点。结果:以手术结果为基准,超声检查共检出57例急性肠套叠,诊断符合率为95.00%,发病部位以回结、结肠、回盲为主;超声图表现:混合性包块,形态规则,但肠套叠处形态不同,横切面表现为同心圆,纵切面呈套筒征象;57例患儿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随访5个月显示,共复发6例,复发率为10.53%。结论:对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急诊超声诊断,可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小儿急性肠套叠;超声诊断;超声特点

急性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多发于2岁以下的幼儿,常见症状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多汗等,若发病后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肠穿孔、坏死等,威胁患儿生命。对于急性肠套叠患儿,临床主要采用X线诊断,但由于检查中放射线持续照射,损害患儿的生命健康[1]。急诊超声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肠道叠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研究取6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为对象,分析了急诊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本次对象为我院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60例,入选时间2020年2月-2022年4月。其中,女性患儿33例,男性患儿27例,构成比分别为55.00%、45.00%;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6岁,平均(3.62±0.2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4h-3d,平均(1.60±0.35)d。患儿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排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2]中,关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标准;伴有多汗、腹痛等症状,个别患儿腹部扪及包块;家属均了解本研究目的,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器质性疾病;腹部手术史;外伤史;配合度低等。

1.3方法  本组60例患儿均接受急诊超声检查,高频线阵探头频率7.5-10.0MHz,低频凸阵探头频率3.5-5.0MHz。检查前,家属尽量安抚患儿,避免哭闹,使其处于安静状态。患儿取仰卧位,先用低频探头扫查腹部,适当加压,检查腹部是否有包块、肠管有无扩张或积液等,如果探查到包块,应进一步观察内部结构、形态、位置等。随后更换为高频探头,扫查多个切面,变换患儿体位,多角度的动态观察,详细记录包块位置、形态、直径等。同时,观察套内是否淋巴结肿大,并观察肿块近端的肠蠕动,了解有无积液扩张。最后在超声图像下,观察肿块周围、内部的血流分布。

1.4观察项目  (1)超声诊断结果。(2)超声图像特点。(3)治疗结果。

1.5统计学处理  在SPSS 25.0软件内,对本文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

以手术结果为基准,超声检查共检出57例急性肠套叠,诊断符合率为95.00%。在检出的57例患儿中,肠套叠发病部位为:回结18例,构成比为31.58%;结肠22例,构成比为38.60%;回盲17例,构成比为29.82%。

2.2超声图像特点

在57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有50例为典型肠套叠,7例为非典型肠套叠,声像图表现:(1)典型肠套叠。患儿腹部有混合包块,周边有少量渗出液;横断面显示“同心圆征”,外圆有低回声;纵切面显示“套筒征”,有高低相间的回声,直径20-67mm。患儿肠壁增厚,套叠以上部分继发肠梗阻,CDFI显示发病1d内肠壁血流信号丰富。在50例典型肠套叠患儿中,46例为大肠套叠,位于患儿右腹部;4例为小肠套叠,2例位于左腹部,1例位于脐周,1例位于右腹部。(2)非典型肠套叠。包块横切面显示“同心圆征”,无规则;纵切面“套筒征”不明显,阑尾纵切面呈“双边征”。非典型包块主要位于患儿右腹部,其中3例位于右下腹部,为小肠套叠;4例位于右腹中,形状不规则,属于大肠套叠。

2.3治疗分析

57例确诊患儿中,42例患儿行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顺利复位;13例患儿手术治疗,其中开腹手术复位术4例,手法复位并肠肿物切除术3例,手法复位并部分肠管切除术6例;2例患儿对症治疗。随访5个月显示,复发6例,复发率为10.53%。其中,1例患儿复发3例,2次患儿复发2次,3例患儿复发1次。

3讨论

和成人相比,小儿腹壁较薄,腹膜特征也和成人不同,加之小儿大网膜发育不成熟,腹腔表面积增多,使得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肠套叠发病后进展快速,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3]。临床研究证实,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诱因较多,常见如高热、腹泻、肠炎等,发病后患儿多哭闹,一般只能维持5-10min的安静。发病6-12h内,腹部扪及肿块,表面光滑,硬度中等,可活动,有压痛感。由于小儿年龄小,很难自行描述症状,而且有些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对此,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

对于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诊断,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其中超声检查凭借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成为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4]。采用超声检查急性肠套叠时,具有特征性明显的声像图改变,短轴切面表现为同心圆,近端肠管扩张,肠内容物增多,蠕动回声呈逆行性。同心圆有四层,外层比较厚实,回声信号低,肠壁水肿严重;内层回声信号则减弱或较高。纵轴切面为套筒征象,高低回声对称,表现为多平面状,其特征类似同心圆。在李红莲[5]报告中,71例患儿超声诊断率为98.59%,发病位置分布于回结、结肠和回盲,诊断特异性为50.00%,敏感性为98.55%,说明急诊超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本研究中,有57例患儿得到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5.00%,和李红莲结果相似。57例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后,均好转出院,未出现死亡情况。随访5个月发现,有6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10.53%。早期诊断急性肠套叠非常关键,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空气灌肠是临床治疗早期急性肠套叠患儿的常用方法,若发病1d内确诊率较高,可采用空气灌肠法进行复位处理,其是疗效显著的一种非手术疗法。但是,本研究部分患儿发病时间长,病情严重,需要结合手术治疗。另外,急性肠套叠超声检查有其自身的声像图特征,但急性阑尾炎也表现为同心圆征,容易和肠套叠混淆,应做好鉴别诊断[6]

综上,对急性肠套叠患儿行急诊超声诊断,可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为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郭悦.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及超声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8):167-168.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3(04):1171.

[3]杜丹丹.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相关思考[J].家庭生活指南,2020,20(02):203.

[4]陈坚.小儿急性肠套叠注水复位的超声评估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0):2909-2910.

[5]李红莲.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急诊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11):1184-1186.

[6]杨月杰,崔智飞,张莹莹.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5):146-14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