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

李春萍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门诊部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用标准预防措施的效果。方法: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选取门诊口腔科182例患者为对象,实施抽签法分组,应用常规预防措施的91例是对照组,应用标准预防措施的91例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采用标准预防措施,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更好。

关键词: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标准预防措施;常规预防措施

门诊口腔科不仅承担着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的重任,更要在日常工作主动承担感染防控职责,才能保证诊疗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但门诊口腔科因人流量过多,仪器设备的使用频率过高,诊疗环境为开放性,所以科室感染防控工作并不容易规范合理,最终导致感染防控效果不佳[2-3]。因此,基于门诊口腔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预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预防感染,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2020.6-2021.12收治的182例门诊口腔科患者为对象,探讨标准预防措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6月到2021年12月,选取门诊口腔科182例患者为对象,实施抽签法分组,每组患者91例。对照组:男51例、女40例,年龄21-77岁(49.11±10.24)岁。观察组:男50例、女41例,年龄20-77岁(48.89±10.21)岁。两组资料比值显示(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预防措施:按照门诊口腔科规章制度以及护理规范提供护理服务,如常规介绍患者疾病诊疗流程、感染预防措施,常规发放健康手册向患者普及口腔健康知识,辅助患者完成诊疗活动,并做好治疗与用药知识指导。

观察组应用标准预防措施:(1)人员培训:组织门诊口腔科护士一起学习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制度等多种标准、规范,明确门诊口腔科进行感染预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总结门诊口腔科既往三年发生的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对患者病情与治疗费用造成的不良影响,明确感染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医院口碑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升护士对感染的重视,促使护士主动参与到感染防控过程中,约束其不良行为,提升门诊口腔科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安全性。完成培训活动后,安排护士进行考核,确定护士掌握感染防控知识、技能,且具有较高的感染防控理念与素养,才能让护士重回岗位继续工作。(2)手卫生管理:护士手卫生是导致门诊口腔科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在护士洗手区、门诊口腔科墙壁粘贴科学洗手、规范佩戴无菌手套的知识与流程,保证洗手区始终有充足消毒液、洗手巾,方便护士及时清洁双手,做好手卫生管理工作。护士长与医院感染科护士需不定时进行抽查,评估护士的手卫生管理效果与手卫生制度落实情况,有效约束护士行为。要求护士养成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的好习惯,为患者服务后、接触患者分泌物或血液后,均需清洁双手并更换无菌手套。若手上有伤口,更要规范佩戴手套,保护护士伤口,避免护士职业暴露,损伤自身。护士每次脱去手套后,均需按照规范完成七步洗手法,充分清洁消毒双手后,重新佩戴干净无菌手套,继续为患者服务。(3)口腔器械管理:口腔器械清洁消毒不到位,也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需积极做好口腔器械管理工作,使用完毕的口腔器械严格遵照要求放入一侧的清洗区,患者完成诊疗后,护士即刻在该区域进行器械清洁消毒。若口腔器械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则及时打包好,将其转运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护士需定时进行口腔器械抽查,检查其清洗消毒合格情况,及时发现工作漏洞,第一时间采用措施有效解决这一漏洞,持续提升口腔器械管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应用门诊口腔科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问卷获取,评估内容有手卫生管理、服务态度、基础护理、专科操作四项,单项总分0-6分。(2)护理满意度,应用门诊口腔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取。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2.0中统计。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护理质量(n=91例,,分)

组别

手卫生管理

服务态度

基础护理

专科操作

对照组

4.57±0.49

4.36±0.47

4.47±0.49

4.40±0.48

观察组

5.32±0.56

5.21±0.53

5.25±0.54

5.29±0.52

t值

9.6149

11.4465

10.2043

11.997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护理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二。

表2 两组满意度(n=91例,n/%)

组别

十分满意

部分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8

41

12

79(86.81%)

观察组

58

32

1

90(98.90%)

X²值

-

-

-

10.0237

P值

-

-

-

0.0015

3·讨论

门诊是口腔科提供诊疗服务的重要场地,人流量较大,所以细菌数量较多,空气质量难以保障[4]。诊疗操作期间多涉及各种仪器设备,且因患者数量众多,护士工作压力过大,所以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效果难以保障,感染风险进一步升高。护士是门诊口腔科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员,但护士大多具有较大工作压力,同时要为多位患者服务,其自身的感染防控意识较差,感染防控素养不高,缺乏主动进行感染防控的认知,最终导致护理安全性下降,感染风险升高。标准预防措施是一种基于常规预防措施新型感染防控措施,重视护士在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主张通过人员培训增强护士防控意识与技能,利用手卫生管理有效提升护士手卫生水平,全面改善门诊口腔科的护理服务质量与感染防控效果,有效预防感染发生,提升患者的诊疗满意度[5]

综上可知,在门诊口腔科诊疗期间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强化感染防控力度,提升护理防护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叶,钱静霞. 探究标准预防措施在门诊口腔科护理防护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24.

[2] 李敏华,沈菁茹,谢小红.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及防护措施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8):2578-2579.

[3] 王少贤,黄湘汶,蒋会兰. 标准预防措施对口腔科门诊院感防控效果的影响[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0,25(4):396-398.

[4] 李冰,朱姗蓉. 口腔科门诊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71.

[5] 李琼,陈红,徐松梅.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口腔门诊护理的作用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