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常见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干预措施

李美艳,周容,曾淑华 ,万凤知(通讯作者)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针对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来发生的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究其原因,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输血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方法;以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近5年的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上报的输血不良事件找到本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概况,依据概况找到对应措施。结果:2016年---2021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输血共31294例,输血不良反应上报200例,发生率为0.64%,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其中出现发热反应的患者有7例,发生率为0.02%;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有193例,发生率为0.62%。结论: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严格遵守各项输血规章制度,加强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科学合理规范的使用血液,能大大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为统计我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和正确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调取了我院近五年的输血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2021年输注各种不同血液成分制剂的患者共31294人,男19524人,女11770人,其中输注红细胞8867人,血浆7412人,血小板8123人,冷沉淀6892人,年龄范围:一天--88岁。

1.2方法

根据本院《输血安全管理制度》,但凡我院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当班医生或者护士在规定的医疗安全系统上填报输血不良事件。医生填写输血不良发应报告卡,护士在记录单及输血登记本中记录详情,通过查询患者病历,结合患者病情记录,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然后输血科再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结合全院上报的不良事件及输血科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确定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

1.3输血不良反应判断标准

发热反应: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病人先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高热,可达38—41℃,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疼、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伴有血压下降。发热时间持续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即可缓解,缓解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

过敏反应:大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输血时,程度轻重不一,通常与症状出现的早晚有关。症状出现越早,反应越严重。①轻度反应;输血后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出现荨麻疹。②中度反应;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也可发生喉头水肿,表现为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③重度反应:发生过敏性休克。

溶血反应:轻重不一,轻者与发热反应相似,重者在输入10—15ml血液时即可出现症状,死亡率高。第一阶段表现: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等反应;第二阶段: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同时伴有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发绀和血压下降等;第三阶段: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管型尿和蛋白尿,高钾血症,酸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1. 结果

在我院31294例输血患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00例,发生率为0.64% ,发热反应7例,发生率为0.02%;过敏反应193例,发生率为0.62% 。溶血反应无。各种血液成分的输血反应发生率见下表:

输血类型

输血人数

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

溶血反应

发生率(%)

冷沉淀

6892

7

1

0

0.12

血浆

7412

77

3

0

1.08

血小板

8123

87

2

0

1.10

红细胞

8867

22

1

0

0.26

  1. 讨论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更加精湛,输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化,这一举措为更多患者在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带来帮助[1]。但凡事有利有弊,毕竟,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血液中可能存在着人类未知乃至现有技术无法检测出的成分物质。所以在输血的时候,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少数患者在输血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经过一系列的对症处理后可以缓解症状,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发生的。

经过对我院输血不良反应近5年来的数据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较低,其中输注血小板和血浆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最高的,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发生率时最高的。综合分析得出,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发热反应;1、由致热源引起:如血液、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2、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受血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供血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引起发热;3、输血时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造成污染。过敏反应:1、病人为过敏体质,对某些物质易引起过敏反应;2、输入的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3、多次输血的病人,体内可产生过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抗体相互作用而发生过敏反应;3、供血者血液中的变态反应性抗体随血液传给受血者;溶血反应:1、输入了异型血液;2、输入了变质血液。

     综上所得主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我们在临床用血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点:1、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正确管理血液和血制品;3、选用无过敏史的供血者;4、供血者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宜饮用清淡饮食或饮糖水,以免血中含有过敏物质;5、对有过敏史的病人,输血前根据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6、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试验;7、输血前认真核对,避免差错事故发生;8、严格遵守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9、医生做好评估,根据需要尽量选取自体输血或成分血输注。10、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政策。

     另外,作为护士,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一下事项:1、在取血和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插队制度。在输血前,一定要由两名护士根据需要查对的项目再次核对;2、血液中不可随意加入其它药品;3、输血前后及两袋血之间都要用生理盐水滴注冲管;4、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病人应谨慎,滴速宜慢;5、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的征象,并询问病人有无任何不适反应,一旦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按输血反应进行处理;6、对急症输血或大量输血病人可行加压输血,输血时可直接挤压血袋、卷压血袋输血或应用加压输血器等。加压输血时,护士须在床旁守护,输血完毕时及时拔针,避免发生空气栓塞反应;7、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以备病人在输血后发生输血反应时检查分析原因。

另外,此次回顾性分析也发现:输血反应和意外的监测与报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穿输血全过程。在监测系统中,我们可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和意外,多科室合作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治疗方案,同时有助于提高采血机构和用血医院的安全输血水平,为制定政策、法规提供决策信息,也有助于输血新技术、新制品的研究与推广。因此,建立健全输血反应和意外监测与报告是必要的。医院在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的同时,医生和护士也要灵活运用并遵守相关规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为避免护理差错事故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提升输血安全,本院护理部于2019年成立了输血安全管理项目组,负责全院输血安全控制和管理,运行移动护理输血系统,与输血科、医务科、信息科合作,从冷链管理、取血流程、PDA扫码等各方面进行全程管理,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综上所述,充分做好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和积极有效的应对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全院上下各层面都应做好各自工作,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松良,俞建飞,王丽叶.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5):3355-3358.

[2]吴著球.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及对策[J].河南: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7-29.

[3]尤柳霞,郑小蔚.我院2007-2009年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和分析[J].福建:海南医学,2010,21(4):131-132.

[4]汪明春,成分输血与输血不良反应[J].深圳:维普资讯,2000.

[5]林新梅,刘红,63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J].四川: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132-1133.

[6]吴建君,夏代全等,储存式自体输血现状调查与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    18(17):2595-2598.

[7]王雨涵,江灵,王洁.血液病输血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处理措施[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20,43(2):173-177.

[8]黄光桃.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及预防措施浅谈[J].临床医学系统研究,2019,4(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