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舌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洁

睢宁县中医院 康复科 康复治疗师  江苏 睢宁 2212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舌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早期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2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统共43例患者使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以及观察组统共43例在前组基础上使用舌肌康复训练,对患者最终的干预成效进行两个群组之间的比较。结果:干预前吞咽功能两个组别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吞咽功能更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获得更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结论:对于处于早期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对其通过舌肌康复训练模式进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其所存在的吞咽障碍症状,患者能够拥有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关键词】舌肌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是一种习见的急性发作疾病,拥有较高的死亡率,在该疾病之中常出现的一种后遗症就是吞咽功能障碍,并且该症状会持续存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该情况需要通过早期的训练对其进行纠正[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伊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终止时间为2022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统共43例,22例和21例分别为对照组的男女患者例数,54岁至79岁为其年龄,均值(68.52±5.36)岁;24例和19例分别为观察组的男女患者例数,55岁至79岁为其年龄,均值(68.38±5.58)岁;将基线资料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没有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归属于对照组的患者,对其实施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其所涉及的具体康复治疗训练工作内容如下:康复治疗师指导患者将嘴巴张大到最大限度,并将其下颌控制着向两侧进行移动,将嘴巴闭上之后,迅速实施鼓腮操作,从而实现面颊部的活动,有利于改善面颊肌的相关功能;并指导患者使用鼻咽部深吸气之后,再进行比起,并缓慢的完成呼气过程,再逐渐让其完成深吸气、闭气、用力咳嗽的训练流程,从而对呼吸肌的功能起到了促进作用;医护人员需要让患者以侧卧位的状态下完成空吞咽训练,并在进食之后,对所处体位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吞咽功能的训练。

1.2.2 观察组

归属于观察组的患者,对其增加舌肌康复训练模式指导,其所涉及的具体训练工作内容如下:①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将舌头尽可能的向外伸出,并让舌尖部位用力向上方顶住,并按照上、右、下、左的顺序,让其完成旋转训练,从而确保舌体能够向着各个方位尽可能的延伸出去。②当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完成伸舌操作的过程中,若患者有一侧出现了障碍,则需要帮助患者向着一侧进行拉伸,并通过舌肌康复器的作用下对出现障碍的舌侧实施快速反复的刺激。③患者需要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完成抗阻力伸舌训练,在压舌板的作用下将患者一侧的舌体抵住,指导患者通过自身舌体的力量对压舌板进行推压,按照该操作的完成提升舌肌所拥有的强度。

1.3 观察指标

(1)吞咽功能情况:针对于吞咽功能的情况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其是按照藤岛分级法的标准对患者实施评估工作,设定为十分制,分数越高,则表明患者所拥有的吞咽功能障碍越严重。

(2)临床疗效:针对于患者拥有的临床疗效进行两个组别之间的比较,将其区分为了三个等级阶层,分别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

由表1结果所示,干预前吞咽功能两个组别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吞咽功能更优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3

6.63±1.51

2.62±0.31

对照组

43

6.23±1.64

4.39±1.03

t

1.176

10.790

P

0.242

0.000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由表2结果所示,获得更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23(53.49)

19(44.19)

1(2.33)

42(97.67)

对照组

43

17(39.53)

20(46.51)

6(13.95)

37(86.05)

x2

3.887

P

0.048

3 讨论

发生脑卒中疾病之后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就是吞咽障碍,在患者疾病发生的早期阶段对其实施相应的纠正处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质的提升[2]

。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吞咽功能的完成是一种集合感觉与神经支配的两种作用的躯体反射活动,在人体中枢功能的作用下,使得吞咽动作能够顺利完成[3]。但是当脑卒中疾病产生之后其对于人体的中枢神经将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吞咽障碍情况的产生,所以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训练工作。

在对患者实施吞咽功能的障碍训练过程中,主要是对患者的面颊肌以及呼吸机等肌群开展的训练工作,能够对肌肉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对中枢神经功能改善产生刺激作用,继而拥有更加良好的吞咽功能[4]。而舌肌训练,则是通过对患者舌体部位所拥有的运动与控制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工作,从而起到了舌肌重建的效果,口腔功能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处于早期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对其通过舌肌康复训练模式进行锻炼,能够显著改善其所存在的吞咽障碍症状,患者能够拥有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成效,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瑞茹,高臻. 舌肌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4):467-468. 

[2]高琦,王明华,沈通,等.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7):267.

[3]粟贝.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0):167-168.

[4]刘二萍. 舌肌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0):3490-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