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王慧

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老年四区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在老年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比较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   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NA-SF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MNA-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营养管理临床路径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营养管理临床路径;老年;营养管理;营养状况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多患有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各类慢性病与其营养状况可互为影响[1]。常规的营养支持仅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教育,缺乏营养评估、营养风险筛查、营养跟踪管理等,干预效果并不理想。营养管理临床路径指对患者进行全面、充分、系统的营养风险筛查,实施计划性、程序性的营养干预,并注重后续的营养评估和营养跟踪管理,使营养干预有程序可依,是一种高效的护理管理方式[2]。本文将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老年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2020年1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74.6±2.5)岁;观察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平均年龄(73.9±2.4)岁。纳入标准为:(1)年龄≥65周岁;(2)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者;(2)患有严重代谢性疾病者;(3)恶病质者;(4)患恶性肿瘤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具体方法如下:(1)营养风险筛查:对住院老年患者均应予以全面、充分的营养风险筛查,内容包括:临床病史:即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可能影响其营养状况的手术史和用药史、代谢需求,评估患者是否有水肿、腹水、是否有外伤,是否有肌肉、脂肪丢失等;饮食状况:通过询问、观察等了解患者近2周内的进食量、进食种类,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情况和个体营养需求;人体测量: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BMI;了解患者既往体重,掌握其近期内体重变化情况;测量患者的腹围、臀围、小腿围,测量其握力和皮褶厚度;实验室检查: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相关实验室结果等。(2)个体化营养干预:根据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日常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摄入,将食物制作成细软、易咀嚼、易吞咽,少食多餐,安排2~3顿点心,同时注意糖尿病、高血脂患者等饮食摄入,减少脂肪、糖类的摄入,以控制血糖和血脂。遵医嘱予钙、维生素D的摄入,以降低骨质疏松、跌倒、骨折的发生。必要时应遵医嘱予以肠内营养补充剂,以补充食物中缺少的营养物质,确保营养摄入满足机体需要量。经口进食困难的患者,应评估其进食困难程度,尽可能予以进食干预,如调整食物粘稠度,制作利于患者咀嚼和吞咽的糊状食物,改良进食体位、进食环境,予以吞咽功能训练等。进食困难严重的患者,应遵医嘱予以管饲营养,根据营养治疗师的意见提供流质饮食,确保营养全面,观察肠内营养的副作用等,并予以经口进食训练,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1.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比较采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8],该量表内容包括饮食改变、应激、神经或精神因素、活动能力、体质量改变、BMI共6方面,根据患者不同状况赋予其不同的分值,总分14分,低于11分提示有营养风险,≤7分提示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MNA-SF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MNA-SF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后,观察组患者的MNA-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MNA-SF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1

8.41±1.16

11.45±1.35

对照组

42

8.37±1.27

9.28±1.07

P

>0.05

<0.05

3、讨论

老年人因衰老可造成机体各功能衰退,进食量减少、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进而发生营养不良;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帕金森等疾病还可引起吞咽障碍,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摄食功能,增加了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营养不良可削弱患者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等发生风险,成为老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常规的营养管理多仅为营养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或建议临床医生予以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管理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的评估和多学科支持,营养干预效果较不理想。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教育、个体化营养支持、动态营养评估等制定成流程化、计划性的护理程序,所有患者均按此程序进行营养管理,在规范护理工作的同时,确保了护理工作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将营养管理临床路径应用于老年患者中,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柴培培,张毓辉,万泉,等.我国老年营养不良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3):13-16.

[2]王丹,郝瑞瑞,姜春燕.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571-1574

[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患者家庭营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11):1251-1258